長塘中學

長塘中學

臨湘市長塘中學 位於湖南省臨湘市長塘鎮,她的前身原系托壩完小。始創於1958年。1968年,在特定的浪潮中,改制為托壩完全中學。1992年,教育格局調整,高中停辦,國中集中,將石田中學、托壩中心校國中部合併於托壩中學,名曰托壩初級中學。2002年,更名為長塘中學。見校至今,長塘中學已走過了她五十多年的歷史。

基本信息

艱苦創業

五星紅旗 在天安門城樓上飄揚九個年頭了,可是長塘這一塊空寞的土地上,沒有一所像樣的老百姓的學校,渴望了千百年文化上翻身的長塘老百姓,多么希望自己的土地上有一所自己的學校,供自己的子女讀書啊!

1958年,舉全鄉人民之力,千家萬戶,肩挑步行,送磚送瓦送木料,出工出資出技術,合力建校。終於,一所占地面積萬餘平方米,主體工程擁有8個教室,一個禮堂的四合院式的學校,以她嶄新的姿態,突兀在游港河的東岸,命名為“托壩完全國小”。從此,老百姓的學校有了,拉開了長塘人民自己辦教育的序幕。

第一任校長李文才,步和著“鼓足幹勁”的時代韻律,帶領師生們一手抓教育教學,一手抓配套設施。溪畔割茅草,編織蓑衣;山坡伐水竹,網路床板。墾荒種菜,改善物質生活;鏟草拓坪,充實精神食糧。木板支撐的桌子上辦公,教師甘心;磚石壘就的椅子上聽課,學生潛心。昏暗的煤油燈下備課,心中的創業燈且亮,瘦小的膝蓋上寫字,手中的求知筆猶力。從1958年至1966年,8年時間裡,學校共完成國小畢業生,高小畢業生教育50個班,2600餘人。為長塘的掃盲事業,為高一級學校輸送新鮮血液,為培養新型勞動者,立下了汗馬功勞,作出了不可磨沒的奠基貢獻。

學子圓夢

1965年5月4日,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腥風血雨,瀰漫全國各地,托壩完小這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同樣不可倖免地承受了教師被斗、被逐,課堂被停,學業被終的浩劫災難。

1968年,在“教育要革命”的聲濤中,“托壩中學”取代了“托壩完小”。姜雁秋同志歷史地挑起了托壩中學第一任校長的擔子,同時,“貧宣隊”進駐學校,“革委會”相繼成立,做“忠字牌”,跳“忠字舞”的熱烈氣氛充斥著校園,然而“誰解其中味?”

1969年,春,高中部誕生了。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幾間低矮的平房屋子,居然要承載“完全中學”的牌子,能嗎?歪打正著。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正是這“五.七”指示的貫徹落實,給學校帶來了擴展的機緣。師生浴汗奮戰,扮磚做瓦,燒窯伐木,墾荒辦農場。幾年下來,幾百畝基地的綠茶,披露吐翠,幾十畝果林,果色芬芳,百畝杉木,迎風舞濤。一棟教學樓、一棟學生宿舍樓,先後竣工,這為後來的學校崛起,夯實了硬體基礎。

期間經過1970年的學制縮短、1972年的“開門辦學”、1973年“白卷英雄”和“反潮流”、1974年的“批林批孔”、1975年的“反擊右傾翻案風”等一系列政治運動的折騰,終於等來了1976年“四人幫”的被粉碎,學校秩序恢復正常,托壩中學進入發展時期。1977年,恢復中斷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的喜訊,猶如冬天裡的一聲春雷,震顫著全校師生的心靈。十年抑壓於心的激情,如岩漿噴涌,不可遏制。姜雁秋校長,立馬帶領師生,轉移學校中心工作,冒風險、排乾擾,解放思想,超前認識,大膽抓教學,當年高考放衛星,18人黃榜高中,排名全縣第一。一戰驚人的考績,更加激發了學校領導敢抓,教師敢幹,學生敢拼的熱情。“打著赤膊上課”,是當年學校的形象寫照。似乎聽起來不中,看起來不雅,然而就是這股蠻勁,蠻來了這年高考排名全縣榜首的捷報,蠻出了托壩中學的聲威。

有人總結經驗:“頭年看認識,二年看幹勁,三年看水平。”姜校長深諳其道,什麼“忠言”,什麼“飛語”,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將“反右時期”、“文革時期”被遣送回家、勞動改造的“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臭老九”一一請回學校。殊不知這些“分子”們,硬是“冥頑不化”,偏視知識就是生產力,不用揚鞭,自知奮蹄。是年高考揭榜,托壩中學又是獨占全縣鰲頭。三連貫的事實,不得不令老字號中學、重點中學嘆服之餘不免汗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當年岳陽市高考現場會選址於托壩中學,牡羊田高中部並於托壩中學,各地學子慕名而至。托壩中學“頂起路南半邊天”的美譽贊遍洞庭湖岸。自1977年至1979年,三年共為全國各類大中專院校輸送了85人,使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們的大學夢圓了。自1969年至1992年,24年中,學校共招辦了65個高中班,培育了4000餘名高中生,為各大專院校輸送了200餘名莘莘學子。

隨著教育格局的調整,1992年,學校停辦高中,集中國中,將石田中學、托壩中心校國中部合併,更名“托壩初級中學”。完全中學的架子辦初級中學,相對農村初級中學而言,活動的空間更大了,拓展的潛能更深了,辦學的力度更足了。歷任校長有效地發揮這一優勢,義務教育、素質教育、新課程教育等教育改革,一路高歌挺進,教育質量一直穩步提升。

1999年,市二中首開“浩然獎學金獎”,對中考直升二中的前十名優生進行獎勵。學校謝毅力等六名學生一齊躋身受獎行列,且襄括了一、二、三等獎的三個獎項,拿回獎金總額的三分之二強。2007年,市二中在自己的招生區域路南八個鄉鎮中,招收50名優生開辦一個奧賽班,學校一舉拿下15個名額,占30%。

特色教育,是學校的強校方略之一。特長教育,枝枝花秀。學校每年都要為二中輸送音、體、美特長生三十到四十名不等,堪稱市二中的摘秀主基地,活源泉。2007年下期,國家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免費就讀,如是國家政策暖民心,學校教育快民心,老百姓的笑顏更開了。

桃李芬芳

滔滔游港水,悠悠藍天雲,帶走的是學生們的年華與往事,遞來的是校友們的真情與偉績。長塘這一方沃土,山青水秀,人傑地靈。長塘中學辦學五十年,五十年風雨兼程,五十年曲折創業,五十年探索治校,五十年奮發圖強:由一個四合小院發展到二類達標中學。其間,先後招收了316個教學班(含中國小),培育了16000餘名學生,其中有身膺重任的國家棟樑如:汪敏(共青團中央副秘書長)、柳景紅(湖南中醫大學附一醫院黨委書記)謝作文(岳陽市審計局局長,國家一級作家,被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柳憲一(曾任某部師政委)等;有德高望重的社會名流如易理國、彭爭;有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如汪文六、陳新安;有享譽三湘的企業家馮衛兵、吳瓚敏、柳慶新、湯大中、湯崢嶸、李建光;有大展雄風的商賈俊傑如黃慶兵、陸武會;有顯身講台的教育專家或能手如:易和香、賀國京、謝水波、周良森;更有名不見經傳,執業於鄉村、城鎮的建設者、奉獻者、無名英雄。

五十年來,日換星移,春花秋實,培桃育李,碩果滿園,弦涌不絕,真可謂桃李滿天下,桃李熟天下。

開創未來

長塘中學是長塘大地的中心苗埔基地,是長塘二萬人民的希望活水源頭,她,孕育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夢;她,含蘊著崛起長塘的天機圖。她需要謀略去圓夢,她需要膽識去素圖。現任校長呂佳兵正是這樣一位謀略型、膽識型的校長。

2006年8月,呂佳兵正式就任學校校長,給了學校一個異樣的感覺:研究型的老師更受到重用,探討型的授課更受到青睞,膽識型的建議更受到關注,創造型的活動更受到嘉獎,奉獻型的人更受到敬仰,廉潔型的領導更受到擁戴。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集五十年辦學經驗之精翠,乘改革深入之態勢,舉全校師生之群力,借真情校友之援手,揚起探索之風帆,弘敢於攀險之勇氣,抓住機遇,勵精圖治,長塘中學的明天一定更加燦爛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