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長嘴鷸鳥是紐西蘭的一種常見鳥,體色暗淡,嘴細長,腿部的趾間沒有蹼,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吃小魚、貝類、昆蟲等,是紐西蘭人十分熟悉和喜歡的一種動物。
體型略大(30厘米)的灰色鷸。嘴長且直。似瓣蹼鷸但體型較小,腿及嘴色較淺,飛行時背部白色呈楔形無橫斑,次級飛羽白色後緣明顯,近白色的翼襯上具黑色橫紋。與Short-billed Dowitcher易混淆,區別在色彩較深,尾部多橫斑。虹膜暗褐色;嘴較長,黑褐色,基部較淡為黃綠色。腳灰色或褐綠色,幼鳥多為黃綠色,腳也較長。
大小量度:體重115.2克。體長270~300毫米;嘴峰58~78毫米;翅135~159毫米;尾51~62毫米;跗跖34~46毫米。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喜歡在小水塘、沼澤邊和潮澗地帶活動和覓食。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蟲、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啄食小魚和蛙。覓食時常常把嘴深深的插入泥中。
棲息環境
長嘴鷸夏季主要棲息於北極凍原和凍原森林地帶的沼澤濕地;遷徙和越冬期間主要棲息於沿海海岸及其附近沼澤地帶。
分布區域
分布於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加拿大、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薩爾瓦多、關島、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日本、馬提尼克島、墨西哥、尼加拉瓜、北馬里亞納群島、巴拿馬、波多黎各、聖馬丁島(荷屬)、美國。[2]
旅鳥:安圭拉、汶萊、捷克共和國、丹麥、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芬蘭、法國、德國、希臘、瓜德羅普島、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牙買加、馬來西亞、摩洛哥、荷蘭、挪威、阿曼、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波蘭、葡萄牙、聖基茨和尼維斯、西班牙、瑞典、泰國、英國、越南、維京群島、西撒哈拉。
產地不確定:中國台灣省。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