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吻鋸尾鯊

長吻鋸尾鯊

長吻鋸尾鯊,頭形稍尖,眼無瞬膜。無口鼻溝。鰓裂5對。背鰭2個,無棘,第1第背鰭位於腹鰭上方或後方,第2背鰭常位於臀鰭後面。椎骨內的石灰質片,圍繞椎體成放射狀。

基本信息

長吻鋸尾鯊長吻鋸尾鯊
長吻鋸尾鯊屬貓鯊科。頭形稍尖,眼無瞬膜。無口鼻溝。鰓裂5對。背鰭2個,無棘,第1第背鰭位於腹鰭上方或後方,第2背鰭常位於臀鰭後面。椎骨內的石灰質片,圍繞椎體成放射狀。

形態特徵

頭形稍尖,眼無瞬膜。無口鼻溝。鰓裂5對。背鰭2個,無棘,第1第背鰭位於腹鰭上方或後方,第2背鰭常位於臀鰭後面。椎骨內的石灰質片,圍繞椎體成放射狀。

貓鯊科魚類的體長一般很少超過80公分,屬於中小型鯊魚。它們的身體多半呈延長的圓柱形,眼睛則有橫向的紡錘形、卵圓形或裂縫狀,長度與高度約為1.5:1,眼瞼上部已經演化為瞬褶,在高速前進時可以保護眼睛。鼻孔不與口相連,前鼻瓣的形狀頗多,但除了長須貓鮫屬外,很少呈須狀。貓鯊的牙齒頗發達,上下頷的齒形相似,通常具有小齒尖。

貓鯊科魚類的背部有兩枚背鰭,無硬棘,第一背鰭通常位於腹鰭正上方或稍後位置,第二背鰭起點常與臀鰭起點相對或略後。尾鰭短而狹長,尾椎軸有的低平,有的略微上揚,尾鰭下葉通常不太明顯,甚至根本沒有下葉。
貓鯊科魚類是白眼鮫目的大家族,從熱帶、溫帶、寒帶到北極海域都有它們的蹤跡。全球計有15屬96種以上,台灣海域也有5屬8種之多,因此不同種的貓鯊間,體態差異也較大。

相關內容

中國僅貓鯊科 Scyliorhinidae 1科,現記有8屬20餘種,主要分布東海南部和南海,多為小型底層鯊類。其中以陰影絨毛鯊Cephaaloscyllium umbratile Jordan et Fowler和可供藥用的梅花鯊Halaelurus burgeri (Müller et Henle)較常見,前者下唇褶退化消失,體具暗色橫紋和斑點,胃能吸氣臌脹;後者體具黑色圓斑,似梅花狀排列。該科有些種、屬常分布於較深海區。如貓鯊屬、梅花鯊屬、鋸尾鯊屬、台灣鯊屬、絨毛鯊屬、斑鯊屬和尖尾鯊屬。這些鯊魚除絨毛鯊體長1米外,大多數都是小型鯊魚。食小魚與無脊椎動物。一般可供食用,但產量不大,主要分布於南海,有些也來東海,黃、渤海只有絨毛鯊一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