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澆注法生產金屬與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複合材料的一種複合加工工藝。在兩個固體金屬之間澆注熔融的其他金屬或在一定形狀的固體金屬外表面注以熔融的其他金屬是生產複合材料的最常用的方法。在複合界面上靠液相凝固、固相塑性變形生成新表面以及複合組元緊密接觸使原子擴散加劇,而加強包覆層的牢固複合。溫度和壓力是影響這種複合的主要因素。應注意避免在複合界面上生成金屬間化合物。這種複合方法是套用最早的方法,由於它可生產形狀複雜的複合材料,今後仍有發展前途。
把金屬陶瓷(金屬與非金屬強化粒子的混合物)或強化粒子噴塗到鑄模或芯子上,然後把熔融金屬注入鑄模中,熔融的熱金屬觸及金屬陶瓷或強化粒子便把它帶到鑄件的表面上去,從而可得到表面覆有金屬陶瓷或強化粒子的複合材料製品。這種鑄件的複合過程如圖1。被覆上的金屬陶瓷不僅限於一層,也可以多層。根據要求還可以局部地覆以金屬陶瓷。
此種複合方法的特徵是:
(1)可適用於任何形狀的鑄造製品;
(2)可以覆有相當厚的履層;
(3)對鑄造製品的局部可賦予特殊機能如耐磨性、耐蝕性和耐熱性等。但必須採用容易噴塗金屬陶瓷的鑄模材料或芯子材料。
另外,對形狀複雜的金屬製品內表面,若賦予特殊機能,則可把陶瓷(金屬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矽化物等)或金屬陶瓷的粉漿注入金屬成形製品中並倒出多餘粉漿,這樣便在金屬的內表面掛上一層粉漿,然後乾燥。可用同種或異種粉漿反覆進行同樣的操作而進行多層化。達到要求的覆層進行燒結(即加熱、保溫使陶瓷或金屬陶瓷顆粒之間或顆粒與金屬間靠固結合),從而得到內表面覆層的製品。粉漿複合過程如圖2。這種複合過程生產的製品其內表面可多層化,而陶瓷或金屬陶瓷粉漿也容易與金屬結合。
另一種鑄造複合法就是在含有固相結晶的熔融金屬中(也稱半熔融金屬)添加作為強化材料的短纖維(如Al2O3,B4C,SiC和C等)或作為耐磨、耐熱的粒子(如Al2O3,ZnO,WC,TiC、B4C等),並進行強力攪拌,使短纖維或粒子均勻地分布在可以澆注的半熔融金屬中,在此狀態下往鑄模中澆注,可製造具有短纖維或粒子強化的複合材料。為防止氧化,攪拌時採用氮氣等保護氣氛。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幾乎可能添加一切強化材料而生產套用更廣泛的複合材料。
相關詞條
-
複合鑄造軋輥
複合鑄造軋輥,是指軋輥輥身外層與心部以及輥頸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材質複合鑄造而成,輥身外層和輥頸分別通過不同材質的成分設計和熱處理工藝獲得要求的組織和性能...
定義 複合鑄造適用範圍 -
鑄造塗料
鑄造塗料是鑄造過程中覆蓋在型芯表面以改善其表面耐火性,化學穩定性,抗金屬液沖刷性,抗粘砂性等性能的鑄造輔助材料;鑄造塗料可製成漿狀,膏狀或粉狀,用噴,刷...
鑄造模具塗料 砂型塗料 新型醇基塗料 浸塗法的優勢 乾粉塗料 -
複合鋼板
複合鋼板就是指,單一或多種鋼材以上的鋼材通過,如:不鏽鋼複合鋼板是採用爆炸、軋制或爆炸軋制等工藝,將不鏽鋼板與普通鋼板(碳素結構鋼、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概述 種類 製造 複合鋼板的焊接 -
消失模鑄造技術
消失模鑄造工藝包括澆冒口系統設計、澆注溫度控制、澆注操作控制、負壓控制等。澆注系統在消失模鑄造工藝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鑄件生產成敗的一個關鍵。
簡介 鑄件工藝 三個步驟 技術分類 -
鑄造工藝
套用鑄造有關理論和系統知識生產鑄件的技術和方法。包括造型材料製備、造型、制芯、金屬熔煉、澆注和凝固控制等。鑄造是將通過熔煉的金屬液體澆注入鑄型內,經冷卻...
簡述 過程 種類 特種鑄造方法 淨化技術 -
複合裝甲
複合裝甲(composite armour)系由兩層以上不同性能的防護材料組成的非均質坦克裝甲,一般來說,是由一種或者幾種物理性能不同的材料,按照一定的...
簡介 基本原理 發展歷史 套用形式 意義 -
鑄造缺陷
鑄造缺陷一直是困擾鑄造企業的一大難題,鑄造缺陷問題解決不好將影響鑄件的質量。鑄造企業在生產工具機鑄件過程中出現各種鑄造缺陷問題如磨損、劃傷、砂眼、針孔、裂...
缺陷 解決方法 修補劑 -
鑄造技術[學科術語]
鑄造技術 閩東鑄造工藝最早見於鑄制鐘的記述。《壽寧縣誌》載“明景泰六年(1455年)壽寧立縣,手工業已有鑄鍋、打鐵、打銅……”此時採用的是木炭化鐵與泥型...
發展歷程 歷史沿革 主要欄目 鑄造技術的問題 -
離心鑄造
離心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注入高速旋轉的鑄型內,使金屬液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充滿鑄型和形成鑄件的技術和方法。離心力使液體金屬在徑向能很好地充滿鑄型並形成鑄件的自由...
技術分類 套用領域 技術特點 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