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里芯子

鐵里芯子

“芯子”是民間工匠精心設計製造的木質框架,以規模及劇情不同,彩飾成亭台樓閣、石橋彩虹、山川、雲端或花卉等,精雕細刻,造型優美。踩芯子的人物往往高懸空中,看不出立足之處。這時靠底座中伸出的那根“芯子”的鐵桿作為主桿支撐的。抬轎上面有高七、八寸,寬五寸的小平台,最上端為扮演人物打置了一對腳踩的鐵耳,還為人物打置了T形鐵腰卡,把人物與鐵桿用布帶緊緊捆為一體,妝扮著戲中人物的孩童,或站、坐、懸空於主桿上給人一個亭亭玉立之感。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陝西·渭南·華縣

..

遺產編號:Ⅸ—14

遺產類別:民俗

遺產級別:省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渭南市華縣

內容介紹

一、鐵里“芯子”基本結構“鐵里芯子”分為“單人芯子”、“雙人芯子”和“多人芯子”三種。一桿“單人芯子”由底座、芯主桿、分支架、小孩及兩個抬共五部分組成;“雙人芯子”由底座、芯主桿、分支架、小孩兩人及四人抬共五部分組成;“多人芯子”由底座,由多主桿、多主桿分支架、兩人以上的小孩及八人至十六人抬(均按偶數人抬)。

..

“鐵里芯子”的主桿、分架由木製和鐵制兩種。鉚接和焊接而成。底座古代為木製桌床,單床面中間有一方孔,以便固定芯主桿,主桿穿過方孔下端,垂一個磨盤或一個箱石頭(重量必須大於芯子桿上所有重量的二位以上,才能平衡,不易倒伏)。

“鐵里芯子”扮演名目

1、扮演芯子內容分為三類:①劇目有《天仙配》、《劈山救母》、《三滴血》、《呂布戲貂嬋》、《智取威虎山》等;②英模名人有:姜太公、董存瑞等;③神話有:《大鬧天宮》、《嫦娥奔月》、《織女牛郎》等。“鐵里芯子”最高扮裝數達七十六桿。“鐵里芯子”在扮裝人物時篩選小孩作為人物真面目外,其餘身軀、足、臂部分均以假偽裝而成(包括動作、姿勢方面)。總之,不能給人目視出芯子主桿、分架、假足、假臂、假指等部分是假的。令人看了懸乎、驚險、英姿颯爽、裝扮精彩,活靈活現,引人入勝,頗有美的享受感。2、服裝著飾:採用“自製衣”、“戲劇裝”、“偽裝形裝飾”三種服飾。按扮演的人物所需而配製裝飾。 

..

 

3、臉譜化妝:按人物臉譜,遵照男、女年齡、性格去化妝。

4、物件:根據人物足踩、手持等所需物件自製或借用而配之。

三、“鐵里芯子”演耍隊伍陳容外貌耍芯子佇列次序:開路騎士→斗旗(斗子旗)→招牌、巨標→各種彩旗(包括古軍旗等形式)→鑼鼓隊→各式各樣芯子→花環舞隊→秧歌隊→鑼鼓隊→花環隊→旱船→竹馬隊→社火尾→鑼鼓隊。(根據內容靈活排列陳容)。

主要特徵

1、“鐵里芯子”的形式是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歷史環境中形成的別具特色的一種廟祭、慶節、整個村莊範圍的民眾性民間藝術活動,具有獨特的民間傳承性。

2、“鐵里芯子”是人民通過拜神祈禱,求吉,慶賀,抒發情感,期望美好未來的願望。

..

3、“鐵里芯子”是人民通過耍芯子這一群體活動,和睦鄉鄰,和睦家庭,和睦親朋來往,經濟文化交流,思想道德,科學技術發展、同心協力和諧社會,發展社會主義社會各項建設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4、“鐵里芯子”活動時間和行程路線

①活動時間可分為兩種:分“固定”和“非固定”為時間。春節為“固定可非固定”時間,慶賀為“非固定時間”。

②行程路線:廟會祭神時,先祭神後“芯子隊”出發,繞村一周(家鞭炮齊鳴,拜神求吉)。

主要價值

一、“鐵里芯子”具傳承文化藝術的歷史價值;

二、“鐵里芯子”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價值;

三、“鐵里芯子”具有特殊的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主義和文化生活,先進文化藝術發展的價值。

四、“鐵里芯子”具有教育人、發展文明社會,活躍人民生活的價值。

歷史淵源

芯子,這一古老的民間傳統雜耍技藝,淵源大概可追溯到明清時期山東省淄川市號稱天下第一村周村的“芯子”,他們從高蹺和蠟燭燈台得到啟發,創造了別具一格的芯子。隨著鑼鼓伴奏,翩翩舞動,栩栩如生。招搖過市,險中求趣,令人嘆為觀止,最為人們喜聞樂見。 

..

 

“芯子”就是民間工匠精心設計製造的木質或鐵質框架,以規模及劇情不同彩飾成亭台樓閣、石橋彩虹、三川、雲端或花卉等,精雕細刻、造型優美。踩“芯子”的人物,往往高懸空中,看不出有立腳之處。其實這是靠底坐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小鐵桿支撐的。抬轎上面有七、八寸、寬五寸的小平台,“芯子”伸出平台之上,最上端,為演員們打制了一對腳踩的鐵耳,上端在齊腰的地方,打制了一個T型鐵腰卡。演出前,用白布、棉絮將演員從腳到腰和支撐他(她)的鐵棍緊緊捆在一在起,形成一個整體。裝扮著各種戲劇人物的孩童,或站或坐或懸於這些鐵“芯子”上,彩服則巧妙地將支柱遮蓋起來,這些戲裝孩童像有亭玉立之感。此創沿襲之今,故“芯子”之源。

據華縣鐵里民間老藝人口傳,“鐵里芯子”相傳由山東流傳而來。長期生活中形成的這一民間傳統的雜耍技藝。

傳承譜系

作為陝西省關中東府文化發詳之地的華縣“鐵里芯子”,高度集中了文化藝術形式。表現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民眾性廟祭驅邪,求吉藝拜活動;一種是春節、節慶、慶賀活動。鐵里傳承藝人約有15人,現在世的傳承人,最有代表性的僅一人,根據有限資料予以簡介:

..

李大成,男,生於1946年,漢族,陝西省華縣高塘鎮鐵里行政村一組村民,國中文化程度。從小扮演“芯子”中人物,勤奮好學,在他一生除上學務農外,在耍“芯子”藝術上親身見的多,藝術技巧掌握的比較多,既扮演又製作,是目前鐵里芯子唯有一位傳承人。
李新員,男,生於1954年,漢族,陝西省華縣高塘鎮鐵里地政村五組村民,高中文化程度,共產黨員,支部書記。多次扮演芯子,參加製作芯子等活動,掌握的藝術比較多。
魏思聰,男,漢族,生於1932年,陝西省華縣高塘鐵里行政村5組退休教師,久經鐵里耍芯子,見識廣,知道的多,特別是在鐵里耍芯子祭拜廟上懂得較多,在“芯子”的淵源,經歷上也掌握的多,是唯一的一位傳承人。

瀕危狀況

“鐵里芯子”由於歷史淵源世代相傳、傳承人相繼去世,後繼乏人,傳承受阻加之社會形勢多方變態,人民生活、生產方式改變,電子科學發達,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的衝擊,加之後繼無人。目前傳承人(老人)極缺,處於瀕危,很有必要及時花大力氣搶救、蒐集、整理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個藝術技能,認真加以保護。

保護計畫

一、主要保護內容
1、對“鐵里芯子”藝班、傳承人進行調查,建立傳承制度;

..

2、形成“芯子”內容的文字資料和音像資料等;
3、錄製傳承人音像資料;
4、徵集散失樂器、道具和配備工作;
5、成立“華縣芯子”藝術社,健全“芯子”組織;
6、扶持“芯子”藝班的設備及排練場地,建立經常性活動制度;
7、建立“芯子”數據檔案;
8、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9、完成“芯子”全套教材編寫。
二、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組織專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
深入鎮、村進行摸清“芯子”底子;
拜訪傳承人,全面蒐集、整理,形成文字資料。
三、十年保護目標
保護好原生態的“芯子”在華縣傳承下來,並將“芯子”作為一項傳承美德的有效載體,經常進行表演活動,弘揚民族精神。
四、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6年:
1、組織專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

..

2、深入鎮、村進行摸清“芯子”底子;
3、召開各種座談會,瞄準目標,重點突破“芯子”難點;
4、拜訪傳承人,全面蒐集、整理,形成文字資料;
5、建立傳承人檔案和藝班組織;
6、形成錄音、錄像資料;
7、扶持配備各樂器、道具設施,成立建全全縣第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芯子”藝班。

相關物品

一、主要材料:鋼筋、鋼條、鐵條、布帛、旗幟料、竹竿、木料。

二、樂器:大鼓三付(均直徑2尺)鐃二十四付,引鑼六付(小鑼形,直徑約為22cm)大鑼三付(直徑約為30—40cm)。

三、裝載車:數十輛。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鐵里芯子”主要活動在陝西華縣西南塬區高塘鎮鐵里行政村。位於陝西省關中東部。地距東經109°36′至110°248″,北緯34°12′27″至34°36′27″,鐵里行政村地處華縣高塘鎮西側,地勢高低不平,有溝壑、丘陵中夾雜小部分平坦地面,交通方便,水泥路四通八達。北有渭河、隴海鐵路和西潼高速公路、310國道東西橫貫,通往外地。南有西(安)南(京)鐵路穿越秦嶺.
高塘地區是陝西東府文化發祥地之一。據考古發掘,西鄰東陽鄉有商代春秋戰國古墓群遺址。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蔬菜,飼養家畜、家禽、種植,採集等活動,創造了高塘兩個文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