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37年,國際鐵路協會做出規定:1435毫米的軌距為國際通用的標準軌距,1520毫米以上的軌距是寬軌,1067毫米以下的軌距算作窄軌。
該組織之所以這樣規定,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紀念被譽為世界“鐵路之父”的英國人史蒂芬森。早在1825年,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就研製出最原始的“運動”號蒸汽機,拉動了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車,曾引起轟動。當時鐵路的軌距是4英尺8英寸半(註:4英尺8英寸半不等於4.85英尺,因為:1英尺等於12英寸,4英尺8英寸半等於4.70833英尺),這個尺寸來源於馬車兩個車輪之間的距離。古代的戰車靠兩匹馬拉動,並排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車輪的制式,這個寬度就被定為4英尺8英寸半,折合成公制就是1435毫米。
現如今,儘管多數國家採用的是1435毫米寬的軌距,但仍有30多種不同的軌距。鐵路軌距的標準不一,必然會使鐵路運輸難以暢通。
案例
以“苗條”的越南鐵路為例,它的軌距為1200毫米。據說,它的鐵軌寬度之所以比國際標準的尺寸更窄,是出於戰爭的考慮。因為此舉能夠成功地阻止外國的火車進入越南,從而確保本國的財富不被外國侵略者掠奪掉。
在東北亞地區,中國、俄羅斯、蒙古、朝鮮和韓國陸路相聯結。但是由於中、朝、韓為標準軌距,而俄、蒙卻是寬軌,因此儘管鐵路線路可以聯結起來,可仍然難以實現火車的直通。貨物運到邊境就要卸車,然後再裝到對方國家的火車上,結果大大地提高了運輸成本。
中國是亞洲鐵路里程數第一的國家,但是受到軌距標準不一的制約,有21條鐵路的連線點無法與周邊國家連線。以著名的亞歐大陸橋鐵路為例,它經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斯坦等國家,延伸到歐洲或非洲。可是因為上述獨立國協國家現仍然沿用1520毫米的寬軌鐵路,致使行駛在“泛歐亞鐵路幹線”上的火車無法成為“歐亞直通車”,極大地限制了經哈薩克斯坦進入中國的歐亞鐵路的國際聯運業務。如果這條被稱之為“第二座歐亞大陸橋”的幹線全程都能夠使用1435毫米的國際標準鐵路,貨車從歐洲到中國有8天就夠了。
現行有四種軌距:歐洲大部分國家、土耳其、伊朗、中國和朝鮮半島標準軌距為1435毫米;芬蘭、俄羅斯,以及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採用1520毫米闊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多數採用1676毫米闊軌;東南亞則多採用1000毫米窄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