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定線技術
正文
根據鐵路選線的目的和選線原則,確定鐵路線最佳位置的程式、方法和技術。鐵路線上分布著大量的建築物和設施,如橋涵、隧道、車站、供電、通訊、信號及給排水等。鐵路線的位置決定了各項建築物的配置和設備的位置;反之有一些建築物的配置也影響鐵路線的位置。鐵路線的位置不僅對工程數量和工程費用有巨大影響,而且對運行安全和運輸效率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鐵路修建之前必須定好鐵路線位置,才能進行各種建築物的具體設計。勘測設計階段由於鐵路的複雜環境與要求,必須經過由廣到狹,由概略到精細的勘測,同時使鐵路線位置設計有步驟地從較多的方案中經過多次選優,最終達到最佳的空間位置。
勘測設計階段的劃分 隨著自然條件與社會環境複雜程度,所收集的地形、地質、水文與經濟等資料的完備程度和鐵路性質而定。在中國,對新建、改建幹線鐵路與增建二線,先作可行性研究,過去稱《方案研究報告》,一般在大面積的航測地形圖上提出並選擇鐵路線走向。然後再分為下述三個階段,勘測與設計交替進行。
初測-初步設計階段 沿《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推薦的幾個走向,測繪具有地質與水文資料的帶狀地形圖(比例尺一般為1:5000或1:2000),紙上定線,分布各項構築物,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確定鐵路線走向及其位置。本階段主要是:①解決鐵路線走向方案和主要技術標準(限制坡度、最小曲線半徑、車站分布、到發線長度、牽引種類、機車類型等);②確定建設規模、主要工程數量與材料,以及用地及拆遷工程的概數;③提出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意見與總概算。
定測-技術設計階段 將初步設計確定的鐵路線標定於地面,並詳盡地測量與收集地形、地質、水文資料;選定鐵路線最後位置;做更精細的鐵路線平面和縱斷面設計;並做出各種建築物的設計。本階段主要是:①解決鐵路線各種建築物和設備的具體設計方案和技術問題;②獲得工程、材料和主要設備的數量,用地及拆遷的數量;③提出施工組織設計及修正總概算。
施工測量-施工圖階段 根據已定的技術設計,對鐵路線和各項建築物進行定位測量,編制施工必要的設計說明和詳細圖表。
對於任務單純、條件簡單、資料完備的次要鐵路,可減少勘測設計階段。
定線方法 其主要內容是用紙上定線和現場定線的手段,確定鐵路線位置並協調其與各種建築物的位置。
紙上定線與現場定線 ①紙上定線。從可行性研究一直到技術設計各步驟中都必須使用。在原有地形圖上,進行規劃性工作。例如,在可行性研究中可繪出若干個有比較價值的走向方案;在初步設計階段,主要先規劃沿線坡度、曲線和車站分布標準,而後在圖上設計平面、縱斷面,並根據所計算的列車運行時間,調整車站位置。在自然坡度陡峻的山區,紙上定線常根據設計坡度參照地形圖上的等高線,繪出曲折的概略線路,通稱導向線。然後根據導向線設計鐵路線平面及縱斷面,這樣可以很有效地在複雜地形中找出合理的鐵路線位置。②現場定線。自初測一直到施工測量等階段都要進行。把紙上定線設計移放在地面上,但常常因圖上所反映的地形與地物究竟不如當場觀察的那么細緻。因此,現場定線時常進一步修正紙上定線。
平原地區的定線 坡度一般不受限制。如地區人口稀少,城鎮及構築物不多,在兩據點間應以直線定線。車站按列車走行時分均勻分布。鐵路的高度在滿足洪水位及泥石淤積的要求下,用低路堤通過。如沿線有較大的城鎮時,為地區的客貨運輸提供方便條件需要設站;鐵路線需與城鎮規劃配合,儘量避免造成對城鎮的干擾與污染,並少占農田,還要避開較大建築物和名勝古蹟以及灌溉渠道;車站的分布也就不能完全按行車時分均勻分布,更不能完全按直短方向布置。
山嶽地區的定線 山嶽地區都是由山脈和水系所構成。山脈有主脈與支脈;水系有主流與支流,都形成一定的系統。在山嶽地區定線的最主要的一條原則就是要順應山川形成的規律,利用自然,並改造自然。在兩據點間找出順沿基本走向,在地形起伏不大、地質條件較好的地帶設定鐵路線。通常是沿較大的河流的兩岸定線,即所謂河谷線。一般較大河流縱坡平緩,兩岸開闊,有明顯的階地,地形平坦,地質穩定,是山嶽地區設定鐵路線的最優地帶(圖1a)。如中國的天蘭線天水至隴西段沿渭河定線,寶成線的秦嶺至廣元段沿嘉陵江定線。河流有時彎曲較大,或者地形陡峻,或者地質不良,致使鐵路線延長過多,或工程困難,應根據情況作橋跨河(圖1c),作隧道裁彎取直,或改移河道(圖1b)。圖1b及圖1c皆為寶成線改河實例。圖1b河流彎曲很多,以改河方式,可以節省四座橋,並新造農田多畝。圖1c為河流彎曲很大,沿河繞行鐵路(虛線)延長很多,直穿則多建一座橋,最後選擇後者。當河谷狹窄,縱坡較陡,水流湍急,兩岸地形陡峻,無明顯階地,只得沿山坡定線,即所謂山坡線。較平緩的山坡,仍然是設定鐵路線的良好地段。但陡峻的山坡,溝谷縱橫,懸崖峭壁林立,使橋隧相連,工程艱巨(見彩圖)。在工程地質不良地段應考慮將鐵路線靠山內移以隧道通過,或外移作橋通過,或跨河至對岸山坡。






鐵路定線儘量少破壞自然,在山嶽地區,避免大填大挖,隧道洞口挖方不可過大,以免破壞植被及山體穩定,造成水土流失、坍方、滑坡、土石流等現象的發生或發展。
定線與橋隧等建築物的協調 定線的同時,必須考慮到橋樑、隧道、車站、路基等項建築物的位置與工程規模。鐵路線的定位,必須與這些建築物的優良位置相協調。一般情況,優良的橋位應是水流順直、河道狹窄、無淺灘、無沙洲、無支流會合,地質條件良好並與鐵路線正交。中小橋涵的橋位應服從鐵路線位置,大橋及特大橋,鐵路線應與優良的橋位相協調,在不過多偏離基本走向時,鐵路線應服從橋位。隧道進出口處鐵路線原則上應與地面等高線正交。越嶺隧道進出口宜避開溝心,因為溝心工程地質一般較差,排水不利。傍山的隧道外側洞壁不可過薄,以免造成偏壓,影響隧道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