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11年的晚秋發生的辛亥革命,為什麼成功於一次偶然事件?
辛亥革命前,為什麼產生眾多革命志士自殺式的暗殺?
一生戎馬倥傯、反藏獨的民族英雄趙爾豐,是在何種情況下,變成了成都“趙屠戶”?
所謂的袁世凱、黎元洪“篡奪”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知與不知,在讓後人莫明其妙咬牙切齒之餘,我們捫心自問:這種結果,是歷史的荒唐,是大勢所趨,還是孫中山等黨人的無奈?
作者簡介
赫連勃勃大王(梅毅),男,天津人,現居深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研究生畢業後,從事金融工作十餘載,致力於資本市場研究工作。業餘時間內,著有《生命的傷口》、《赫爾辛基的逃亡》、《表層》等多部中篇小說,並有“偽青春三步曲”——《南方的日光機場》、《失重歲月》,《城市碎片》等三部長篇小說出版,還出版有長篇社會學譯著《人類行為》,曾獲國家、省、市等多項文學獎項。
2004年起,以“赫連勃勃大王”為筆名,開始“中國歷史大散文”的寫作,相繼出版有長篇歷史散文集《(隱蔽的歷史》、《歷史的人性》、《華麗血時代》、《帝國的正午》、《刀鋒上的文明》《帝國如風》、《大明朝的另類史》,《亡天下》、《極樂誘惑》、《鐵血華年》。香港中華書局出版有《歷史長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將相的博弈真相》繁體字版。上述諸種著作的台灣繁體字版和韓文版也陸續面世。
赫連勃勃大王的歷史作品,不僅僅在國內諸多大型門戶、社區網站受到數千萬讀者熱捧,著名作家李國文、雷達,高洪波、蔣子龍、梁曉聲、肖復興、舒婷、葉延濱、林希等人,著名歷史學家張鳴、沈渭濱、雷頤、王學泰、楊念群、錢文忠等入,也對其作品大加推崇。可稱是國內極少同時受主流文學界、歷史學界承認而又被大眾讀者認可的歷史散文作家。
編輯推薦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營中的一聲槍響,劃破了武昌的夜空。這一槍,絕非普通的一槍,它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發令槍,是埋葬清朝267年統治的奪命槍,也是結束中國長達兩千餘年封建帝制的宣示性的一槍。
目錄
總序言
自序:早產的革命
暗夜沉沉血作燈——唐才常,新世紀率先倒下的英雄
赤血橫流沈乾坤——史堅如、吳樾、徐錫麟的無悔青春
大好頭顱何輕擲——為什麼辛亥革命時期暗殺多
百粵山河照眼雄——史堅如刺德壽
百烈剛腸如火熱——吳樾刺五大臣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韶華時光汪精衛
當時年少春衫薄——革命的喉舌
惟有實踐出真知——南洋的鼓動
拚卻頭顱刺虜酋——暗殺攝政王載灃
血淚已枯心尚赤——多餘的感懷
夕陽回射照龍旗——“君主立憲”:清朝政府最後的稻草
端方的迫切——清朝權貴心目中的“立憲”
滿漢畛域——不能迴避的問題
又一批人的利益受損——各省咨議局、督撫們在“立憲”中的角色
沒有“迴光返照”經歷的死亡——清廷“立憲”的最終失敗
天下未亂蜀先亂——四川保路運動及其後果
儘是人民血汗錢——四川路權紛爭的由來
讓洋人來“抄底”——川漢鐵路矛盾的加劇
熱釜潑油激民憤——從“文明爭路”到武裝抗暴
仇恨怒火勢燎原——保路同志會大起義
兩個“能臣”的悲劇——趙爾豐與端方
可惜白首懸朱門——趙爾豐
萬古同悲蜀道難——端方
一夫鳴槍三軍皆反——辛亥首義之精彩華章
為什麼是武漢?為什麼是新軍?
作為革命的催化劑的政治團體——“文學社”與“共進會”
“八月十五殺韃子”
忙中添亂的菸灰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被謠言激促的革命
摧枯拉朽樹大旗
多米諾骨牌這樣倒塌——辛亥革命長鏡頭
紙人傀儡高高掛——作為“幌子”的黎元洪
班子雖草亦搭台——湖北軍政府的新氣象
辛亥革命長鏡頭——風起雲湧獨立潮
八日都督說焦、陳——湖南起義
五千旗卒盡被戕——西安起義
兵不血刃定九江——江西(九江)起義及清朝海軍起義
千年之醉夢驚回——山西起義
彩雲之南響震雷——雲南重九起義
天降大任於斯人——袁世凱出山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北洋系的興起以及袁世凱的“開缺回籍”
靜觀天下“抱膝吟”——袁世凱洹水“釣魚”
坐看中原鹿正肥——袁世凱出山
革命拋與鄂江潮——革命軍在陽夏戰爭中的重挫
養敵自重觀形勢——袁世凱按兵不動
過把癮就走——曇花一現的南京“臨時”政府
水陸並發下雄城——南京的光復
鑼鼓聲聲催人忙——和戰皆是戲
別人灑血我摘“桃”——孫中山歸來
傾心真悅惟東瀛——孫中山與日本人的關係
任他白雲來去飛——南北和談第一階段“擱淺”
百劫山河亂愁疊——清朝的覆亡及辛亥諸人慘澹的結局
世運因人常轉鏇——袁世凱的利用與反利用
孤兒寡母履冰薄——清廷那些驚悚的日子
“大清”未救身先死——良弼被刺
天道好還終歸漢——清帝遜位後的時局
風雲滿地起龍蛇——大總統職位變數交接
國殤為鬼無新舊——從張振武看辛亥首義元勛們的下場
序言
梅毅(赫連勃勃大王),是近幾年來成長起來的歷史作家。他的本職是金融事業,寫作全在業餘時間。每當一天勞累之後,他便浸沉在浩汗的史書堆里,勾稽爬梳,探秘索隱。久而久之,積掖成裘,悟性得道,便敲擊鍵盤,一字字地打出他對歷史的理解和對朝代更迭、人亡政息的嘆謂,於是,一部部著作便在網路中出現。
梅毅以“赫連勃勃大王”的ID行走網絡江湖,吸引了眾多的讀者和出版商,一時間洛陽紙貴,爭相出版紙質文本,不幾年就成為令人矚目的大眾歷史作家。我對他的作品,按出版時序排列了一下,從2005年到現在,短短的四年內,他埋頭創作,出書十種,總字數超過500萬,確實算得上是個高產作家了。一個年輕人,有此成績,值得讚許。他的成功,當然與改革開放、時代進步有關。梅毅趕上了好時代,他是幸運的。但是,再好的時代,若不勤奮努力,也難以脫穎而出。“天道酬勤”!時代,總是擁抱那些勤奮者,成功的大門,專為不懈追求的人敞開著。梅毅的經歷,印證了這個人所熟知卻往往被人忽視的天理。
梅毅寫的都是歷史。除了幾部歷史大視野的作品,如《隱蔽的歷史》、《歷史的人性》等等之外,最受世人注目的是一批類似歷史演義體的斷代史作品,起始於兩晉南北朝,中經隋唐五代、宋遼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國,幾乎代代賡續,組合成一個中國歷史的系列。雖然梅毅的這套歷史文集首缺秦漢,尾闕清史,但從中仍可清晰地體察出興亡繼絕、人事代謝的歷史脈絡。
在近代中國,寫歷史演義最出名的,是浙人蔡東藩先生。蔡先生於光緒初年,幼而篤學。少長,精於治史。辛亥以後,他僑寓上海,為會文堂書局編寫歷代通俗演義,自前漢迄於清代,共11部,於1916年起陸續出書。蔡東藩先生的歷史演義,雖難稱洛陽紙貴,但可說名噪一時。1945年蔡先生走後,時至今日,久不見有此壯舉,不免令人惆悵。現在,欣喜地發現,大陸學界出了個梅毅,他以英美文學專業出身的業餘歷史作家,用七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斷代史,前後賡續地組成一套中國歷史大系。
文摘
暗夜沉沉血作燈——唐才常,新世紀率先倒下的英雄
1900年8月22日(陰曆七月二十八日)。夜。武昌滋陽湖畔。
如漆的夜色,在岸邊,因月光映照,湖水頓時鮮亮起來。一隊荷槍實彈、如臨大敵的清軍,押解著二十多個戴著腳銬手鐐的犯人,沉默地走到了湖邊。
士兵和多數犯人,都低著頭,悄無聲息。
為首的犯人,方面大耳,目光如電。他嘴角緊抿,透露出無比的堅毅。惟他一人,無桎梏加身。
這個人,就是清朝朝廷要秘密處決的“自立軍”首犯唐才常。
由於昨日才遭逮捕,未及加刑,唐才常衣衫整潔,鬢髮肅然。他端昂不紊的作派,卓爾不群的姿儀,使得不知就裡的人乍看上去,以為他是夜闌時分賞湖景的詩人騷客。
但是,寒光凜冽的刺刀和近二百名緊張的清軍,明白昭示出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殺人行動。
在新世紀晨光熹微的時刻,唐才常,與他二十多名戰友和同志,將要在中華大地上,拋灑盡他們肉身內灼熱的鮮血。
兇殘嗜血的清朝政府,通過這種秘密處決的方式,卻暴露了他們的虛弱——對於犯有“大逆”的黨人,他們已經不敢在青天白日之下“明正典刑”了。
清兵把二十多名“自立軍”成員按跪在地上,掄起明晃晃大刀,一一斬下了他們勃勃不屈的頭顱。
最後,只剩下唐才常一人。他蕭蕭肅肅,慨然臨風,面湖而立。大英雄此刻,似在悲憤,似在沉吟。
清軍帶隊的隊官走近前,立正敬禮:“唐先生,請您上路!”
鮮血腥甜的血息,瀰漫在湖畔潮濕的空氣中。
與清末大多數慷慨臨刑的義士一樣,唐才常口占二絕:
新亭鬼哭月昏黃,我欲高歌學楚狂。
莫謂秋聲太蕭殺,風吹枷鎖滿城香。
徒勞口舌難為我,大好頭顱付與誰?
慷慨臨刑真快事,英雄結局總如斯。
整隊執刑的清兵,腳下踩著同胞冒著熱氣的滾燙鮮血,均肅然無聲,鬼影一般佇立在夜色中。
“剩好頭顱酬死友,無真面目見群魔!”唐才常最後長嘆一聲,吟出了兩句絕命詩。
而後,他指著自己的脖頸,平靜而堅定地對清兵隊官說:
“堂堂男兒,怎可屈膝!你動手吧。”
隊官敬禮,退後一步,舉起手中的大刀,向唐才常的後脖頸掄刀砍去……
自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以來,清朝政府負屈妒忍辱,統治每況愈下。西方列強,一手攬大炮,一手持“商品”,視中國如待宰之肉,紛紛前來割切。
這些外洋強盜,細大不捐,巧取豪奪。
被打得鼻青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