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藏京胡

鐵藏京胡

鐵藏京胡又稱藏京胡,是藏族拉弦樂器,仿京胡製作,因形似京胡,漢族稱其為藏京胡。藏語發音稱活琴。形制與內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傳入的時間不詳。流行於西藏自治區、四川及雲南、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藏族居住地區。

簡介

藏京胡:藏語稱“賓旺”、“必汪”。藏族拉弦樂器。

藏京胡主要用於歌舞和藏劇(藏語稱堆嘎)伴奏。熱巴藝人在演出時,由男藝人邊奏邊舞。在康巴地區的弦子歌舞中,它也是主奏樂器。

藏京胡按五度定弦,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在兩弦間拉奏。音色清脆、明亮。

結構

(圖)鐵藏京胡鐵藏京胡

由琴筒、琴桿、弦軸、千斤鉤、琴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構成(圖),規格尺寸與京胡相同或稍大。

琴筒用一截毛竹製成,筒長12厘米~15厘米,筒前口蒙以蛇皮或蟒皮為面,面徑5.4厘米~6厘米,筒後端敞口,琴筒上下開有裝入琴桿的通孔。

琴桿竹製,多採用紫竹、白竹或鳳尾竹製成,上粗下細,通常有五節,上端帶竹節,桿長50厘米~60厘米、中節直徑1.8厘米~2厘米,在琴桿上方的兩個竹節上,各裝有一個弦軸,下端的一節 (不帶竹節)裝入琴筒中並稍外露。

弦軸木製,多採用花梨木製成,軸長15厘米~17厘米,軸頂呈圓球狀,安裝方向與琴筒平行。

千斤鉤是用鉛絲彎成的S形小鉤,前彎鉤住琴弦,後彎用細絲弦繫於琴桿第三節中部。琴馬竹製或木製,呈橋空形或空心形。張兩條琴弦,過去多用絲弦,現在多用鋼絲弦。琴弓用細竹拴馬尾而成,弓長72厘米~74厘米。

演奏

演奏時,採用坐姿,左手虎口持琴於千斤鉤下,將琴筒置於左腿上,琴桿稍斜向左方,右手執馬尾弓夾於兩弦間拉奏。藏京胡按五度關係定弦為:a、e1或c1、g1,音域九度。音色清脆明亮、悅耳動聽。演奏多用第一把位,很少換把。左手技巧主要有裝飾音和滑音等,右手技巧有連弓、分弓和頓弓等。主要用於重奏合奏或為藏戲(藏語稱堆嘎)和歌舞伴奏。民間藝人認為:藏京胡音色代表女性,鐵琴音色代表男性,兩者剛柔相濟,相得益彰。故在堆嘎、囊瑪和堆諧的伴奏樂隊中,藏京胡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之一。由於演奏動作較硬、幅度較大,致使奏出的滑音效果較為突出,從而形成獨有的演奏特色。

特點

音色清脆悅耳,主要用於歌舞和藏戲伴奏。流行於西藏自治區拉薩、日喀則、江孜等地。

藏京胡音色代表女性,鐵琴音色代表男性,兩者剛柔相濟相得益彰。故在堆嘎、囊瑪和堆諧的伴奏樂隊中,藏京胡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