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西山萬壽宮始建於東晉太元元年(376年),初名許仙洞,南北朝改游帷觀,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觀為宮,皇帝親書“玉隆萬壽宮”賜額。
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訂下詔書,賜額並以當時西京(洛陽)崇福宮為蘭本建成的一座擁有三大院建築體系的宏偉宮苑,共有六大殿(高明殿、關帝殿、諶母殿、三清殿、老祖殿、玄帝殿),六閣(玉皇閣、玉冊閣、三官閣、紫微閣、敕書閣、沖升閣),十二小殿、七樓、三廊、七門、三十六堂,宮外還有太虛觀、偶耒松下、接仙台、會仙閣等附屬建築。 明朝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皇帝題額“妙濟萬壽宮”,對宮內建築又作了重大修葺,清朝增建萬壽宮山門、文昌閣、魁星閣、翠蒼山雲等建築。萬壽宮鼎盛時期占地面積三萬二千多平方米,規模之大,“埒於王者之居”,成為中國最大的道教聖地之一,歷經廢興,至解放時,仍存五殿和院牆、山門、儀門等。 1983年,新建縣人民政府特組織專門機構,設定專人,募款重修。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已恢復八座巍峨大殿和一些附屬建築。並廣植花木,使之成為遠近聞名,終日香菸繚繞、鳥語花香的宗教旅遊勝地。
人物相關
許真君:真名許遜,晉代著名道家人物。相傳他在西山修行之時,附近有蚊螭擾亂天候,興風作浪,殘害百姓。許遜降服蚊螭,以鐵柱將之鎮在井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