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型鐵礦床

鐵帽型鐵礦床,礦床地質學名詞。為鐵礦床成因類型之一。指原礦中的硫、銅、鉛和鋅等礦床或沉積的菱鐵礦礦床淋失而在原地或附近形成以褐鐵礦為主的鐵礦床。

學科:礦床地質學
詞目:鐵帽型鐵礦床
英文:gossan-typeiron deposit
釋文:鐵礦床成因類型之一。由富含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和閃鋅礦等硫化物多金屬礦或黃鐵礦,經風化淋濾作用,原礦中的硫、銅、鉛和鋅等礦床或沉積的菱鐵礦礦床淋失而在原地或附近形成以褐鐵礦為主的鐵礦床。礦體呈似層狀被覆蓋在地表淺部或在原生礦頂部。礦體長、寬,常決定於原生礦規模大小、氧化帶深度和地形,其厚度可達幾十米。原生礦出露長、寬大時,一般鐵帽規模也大;地形合適或氧化作用大於侵蝕作用的地區,厚度也大些。礦石含鐵可達富礦。有時,硫或某種金屬和銅等含量稍高於高爐富礦的要求。金常富集於鐵帽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