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口源水庫

鐵口源水庫,總庫容144.9萬立方米,位於水車鄉大營村。

水庫特徵

鐵口源水庫, 位於水車鄉大營村鐵口源河谷。 庫區集雨面積達11平方公里,總庫容144.9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11.53萬立方米,死庫容6萬立方米(1985年水文覆核資料)。
該水庫壩型為粘土心壩,壩基地質為沙壤土,壩頂高程345.06米,壩高原計畫17米,後改為39米, 現實為31.5米, 內坡1: 3, 外坡1:2.5。壩頂長140米,寬1.5米。死水位為325.59米, 正常蓄水位為340.9米。50年設計洪水水位為343.9米,下泄量147立方米/秒;50年校核洪水水位為344.7米, 下泄量為194立方米/秒。壩內右端原布置放水管,全長140米, 縱坡1/2000。因漏水量大,1977年在壩左側山坡打遂洞作平管,並在同側另建斜管放水, 1978年1月完成,其斷面為1.3×1.6米。溢洪道在大壩右岸,為開敞式明渠,寬18米、長311米,有陡坡及消力池各二級。

灌溉工程

該水庫, 有東、西、南3條幹渠,全長14公里。東乾渠過渡槽及探挖方暗涵後,經黑山塘、 下馬坪屯、大排山到湘桂交界處的雷口關界牌村,長5公里;西乾渠過渡槽經水管所背後,與東乾渠分水,至長塘、冷水山可到兔子尾和南灣塘,長6.5公里;南乾渠長2.5公里,經上腦山、下村至龍塘坪屯。該工程附屬工程有鋼筋混凝土渡槽1座、分水閘2座、跌水1處。配套工程有兩座結瓜塘,一是長塘水庫,位於大營村後,總庫容40萬立方米;二是黑山塘,位於下馬坪村後,總庫容6萬立方米。

工程建設

這座水庫於1956年初勘, 1957年8月縣水利科派員進行測量設計,設計灌田3600畝。同年12月8日破土動工, 由大營、東流兩村出動400人日夜奮戰,清基挖心牆截水,3個月後因故停工。1958年9月8日復工,由水車公社組織800人上馬。從1959年1月後實行共產主義勞動大協作,在縣委統一領導下,從8個公社抽調2134人參加修建,最高上工地的人數達3494人。勞動組織實行軍事化,開展勞動競賽。後又實行三包責任制,評工記分付報酬。取運土石方採取坡地運土滑槽化、 山坡取土爆炸化、平地運土車子化,加快了工程進度。於1959年6月20日基本竣工,7月15日開始蓄水。1963年3月全工程竣工,共投工170萬工日、投資81萬元,完成石方為550方、土方110萬方、混凝土400方。

工程效益

鐵口源水庫建成後,改變了江塘大隊 (今東流村的下馬坪、磨盤山、大排山、東流、茅鋪、南灣塘等自然村) 嚴重缺水的狀況,結束了“好個大營洞、水往底下拱;晴得三天工,男女都不空”的歷史,提高了糧食產量,水稻每畝單產由原來的175公斤增至350~400公斤。該工程灌溉面積最高年為1984年,達2300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