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北京市豐臺區境內,以鐵匠營命名的地名就有6個,它們分別是:鐵匠營、東鐵匠營、西鐵匠營、南鐵匠營、北鐵匠營和小鐵匠營,成了鐵匠營的扎堆之地。
弓匠、鐵匠、鞍匠、盔匠、銅匠被稱為京旗五匠,其機構編制和匠役技能均有具體要求,五匠的人數依次為弓匠1118名、鐵匠1113名、鞍匠447名、盔匠222名、銅匠23名。雍正八年還曾下有諭旨,命五匠“定期考驗,其技藝不精者勒限學習。”
鐵匠營
先說鐵匠營吧,它位於豐臺區西南部的王佐鄉。它原屬良鄉縣,1958年劃歸豐臺區,共有居民103戶。明清時即為官府打造兵刃和鐵器的鐵匠大作坊,以此取為村名,當地人又管它叫鐵營。村民大部分以農業為生,知道祖輩是鐵匠的已經不多了。
東鐵匠營
6個鐵匠營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名氣最響的要數東鐵匠營。它位於豐臺區東北部,方莊小區的西南,有居民860戶。東鐵匠營也是明、清時為皇帝打造兵刃和鐵器的地方。因其在豐臺區王佐鄉鐵匠營的東邊,故名東鐵匠營。民國時期這裡已成了荒野墳塋,鐵匠作坊都已蕩然無存,只有幾戶看墳的人家和外地逃荒來的農民。主要墳地有賈家墳、於家墳、三親家墳、毛家墳、譚家墳等。除墳塋外,還有一些當年為清朝皇室燒磚的窯戶,其中有南窯、三盛窯、燕家窯、劉家窯等。解放後墳、窯全部遷移或拆除。南窯、劉家窯、毛家墳、三親家墳等已成為地名。近些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東鐵匠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位於這裡的東鐵匠營新興貿易街市場成為北京市第一個職工自立市場;由首都個體勞動者集資建成的光彩體育館坐落在東鐵匠營的西側;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公司、同仁堂製藥二廠和趙公口長途客運站等著名企業給東鐵匠營增大了知名度。
西鐵匠營
作為村名最早叫響的鐵匠營是西鐵匠營。它位於豐臺區南苑鄉的西北角,菜戶營立交橋的東南邊,有居民110戶。這個打造兵器的場所明代時就已成村,人稱鐵匠營。為區別東鐵匠營,1949年以後才改稱西鐵匠營。該村居民對先輩打鐵的手藝已經完全陌生了,卻對引種國內外的名特優新蔬菜情有獨鍾。該村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引進栽培國外品種的蔬菜,成為豐臺區的特菜生產基地,是豐臺區比較富裕的村子。
南鐵匠營
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當屬南鐵匠營,只有20多戶70多口人。由於村子太小,且緊挨著北鐵匠營,20世紀60年代就已合併到北鐵匠營村。
北鐵匠營
北鐵匠營因位於東鐵匠營村北而得名,有居民639戶。從1960年起,北鐵匠營村周圍相繼建起多家工廠,該村住戶由農民轉為城鎮居民。
小鐵匠營
小鐵匠營雖然冠名為小,但它的人口和戶數卻不小,有居民304戶。它在歷史上並不是為官府打造兵刃和鐵器的地方,只是由於該居民區的住戶多數是從東鐵匠營搬遷來的,故名小鐵匠營。
其他相關
6個鐵匠營的出現及名字的不斷更新,標誌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通過地名這個視窗,展現了豐臺區的風土人情及悠久的歷史。
在我國內地很多地方地名都叫“鐵匠營”,如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鐵匠營鄉,是著名的遼中京遺址遼大明塔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