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鎮境內文物豐富,位於鎮東側的鐘山石窟群,始建於晉太和年間(公元366—370),歷經千餘年鑿建而成 。
布局
鐘山石窟共有18個石窟,目前開掘的是整個石窟群中的5個,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其中以中窟規模最大,內有大小佛像1萬餘尊,故稱“萬佛岩”。鐘山石窟被中外專家譽為“全世界罕見的石窟”、“中國第二個敦煌”、“ 獨一無二的歷史存在”,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為中國絲綢之路北線必經之道。石窟經歷代修葺,至元初,已有大小石窟11處及眾多塔、寺院。主持僧北轄葭州(今佳縣),南統驪山(今臨潼)。
專家總結其為:“中國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見的石窟”、“第二個敦煌”,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洞內堂皇亮麗,色彩豐富,雕塑萬尊,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錯落排列,雕刻精美。中外學者認為,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可與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相媲美。
和敦煌的木胎泥塑,雲崗、龍門、麥積山的純用石雕相異,鐘山石窟以石雕為胎底,外部用泥塑勾勒細部,最後以彩繪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