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石窟管委會

洛陽龍門石窟管委會

洛陽龍門石窟管委會於2007年9月創建,位於古都洛陽南郊外,主要管核對象為龍門石窟。

景區概況

龍門,又稱伊闕,地處古都洛陽南郊。這裡兩山對峙, 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風景秀麗,是宋代蘇過所描繪“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天闕奇觀。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里、具有2345個窟龕、10萬餘尊造像、2860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龍門景區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四個景點組成。1961年國務院公布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龍門風景名勝區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

龍門的管理體制幾經更迭,於2007年9月成立中共龍門文化旅遊園區工作委員會、龍門文化旅遊園區管理委員會。管委會內設辦公室(黨工委辦公室、綜合管理局)、財政局、社會事務管理局、建設發展局、監察室(質檢辦)等兩辦三局,直屬7個事業單位、9家企業、1個街道辦事處,含8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耕地面積1.18萬畝,總人口3.44萬人。

園區遵循“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原則,先後投資1.3億元,健全石窟檢測體系,在國內率先實施三維數位技術工程儲存和保存龍門石窟信息,擴大同國內外文物保護機構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強化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使文物保護研究水平不斷實現新的飛躍。同時,認真做好農村社會事務管理,紮實推進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近年來,龍門管委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依託豐厚的文化旅遊資源,完善旅遊設施,提升旅遊服務,不斷滿足廣大遊客消費需求,形成了較完整的文化旅遊產業鏈條,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09年,龍門石窟景區累計接待旅遊人數183萬人次,園區實現財政收入1.35億元。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首批風景名勝區數位化示範基地、河南省十大文明景區、河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國青年喜愛的旅遊目的地、河南省服務業特色園區、河南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等30餘項榮譽稱號。目前,我們正以文化旅遊為核心,依託龍門文物古蹟、山水溫泉等旅遊資源,努力把龍門文化旅遊園區打造成一個集科研、觀光、休閒為一體的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悠悠千年,歷經滄桑的龍門石窟,在時代潮流中煥發永恆魅力!迎接四方賓朋!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龍門位於河南省西部“九朝古都”洛陽市南郊,北距市區十 三公里,地處北緯34º33´,東經112º28´。

龍門地處豫西旅遊中心,東有嵩山風景名勝區,南有臨汝風穴寺、范仲淹墓、陸渾水庫、二程書院、曲里溫泉、老君山和龍池幔自然保護區,西有宜陽靈山寺、新安千唐志齋,北有光武陵黃河遊覽區,東有白馬寺、漢魏故城商城遺址旅遊區,位居豫西旅遊區中心。

自然環境

龍門風景區東接萬安山,南通伊河大谷,北瀕洛陽盆地,西接宜陽丘陵。具體範圍,東至郜莊到水泥廠的小道,南至乾元山南山腳和魏灣,西至洛欒公路西五百米,北至龍門鎮北公路和鐵路橋,面積9.21平方公里。

龍門山系秦嶺余脈熊耳山之分支,走向由西向東,至龍門突然斷裂,分成東、西兩山,巍然對峙,伊水中流(河谷寬150—300米),形成一座天然“石闕”,故古稱“伊闕”、“闕塞’’。

伊闕西山,古時稱鐘山、天竺山,俗稱昆脊里山。海拔263.9米,與河谷高差116米,山之北有紅石溝,山之南有梁溝、岔子溝、柿樹溝。東山因古時盛產香葛而得名香山,海拔303.5米,與河谷高差166米。山之北有青山琵琶峰,南有羅圈溝,萬佛溝、吊橋溝、乾元溝,均由西向東開破山樑。

兩山南北坡度較緩(20—30º),臨河山勢陡峭(60—85º),山頂坡度較緩 (在15º左右)。伊水西岸的石窟區,懸崖峭立,氣勢壯觀雄偉。

龍門山峰巔,視野開闊,北望古都洛陽和北邙,南望鳴皋山(亦稱九皋山),西望宜陽山,東望嵩山,崗嶺起伏,層巒疊翠,青山隱隱。

自然條件

1、地質

龍門風景區為單斜構造,傾向北偏東,其地層由古生代的寒武紀(五億年前)、石炭紀(二億七千萬年前)、二疊紀(二億五千萬年前)和新生代的第四紀全新世(二百萬年前)岩層構成,南邊老、北邊新。風景區地質構造簡單,東、西山均為單斜山岩狀構造,走向NE80º,傾向NW,傾角25--28º。

岔子溝正斷層位於風景區南緣岔子溝,在伊河河心沿斷層有熱泉出露,水溫約40℃。龍門橋正斷層,位於龍門公路橋北,斷於石炭紀地層中。水文站----香山寺正斷層,沿斷層岩石破碎,溶洞較多。

風景區基岩中節理髮育,成為地表水下通道。節理延伸很遠,岩層均為一塊一塊,影響其穩定性,裂隙系地下水運動的通道,在水的作用下,沿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溶洞。

風景區裸露的岩石屬五億年前古生代的中寒武紀和下奧陶紀造山運動形成的石灰岩,顏色呈青灰色、灰白色,質地堅硬均勻,宜於雕鑿。山頂多的被厚度 不等的中性砂質粘土覆蓋,土質肥沃,適於植物生長。

2、地震

中國科學院1955年5月15日鑑定洛陽是六度地震區域,地裂縫與地震無直接關係。

中共中央(1978)13號檔案規定:“地震烈度在七度以上的城市要編制抗震規劃,併入城市規劃統一組織實施。”根據中國地震局預測分析,河南豫西北地區已成為防震的重點。洛陽市地震震源地區範圍,地震烈度已由六度改為七度,已列入設防抗震的城市。龍門建築工程均應該按洛陽市統一規定的七度設防抗震。

3、地熱

龍門橋南,在寒武紀和奧陶紀灰岩中,有出露裂隙----溶洞泉。普查有十九處。其中西山九處,東山六處,河谷四處,總湧水量每小時146噸,其中禹王池、鑼鼓洞、珍珠泉、香山泉等流量較大。水溫24—26℃左右,礦化度0.398—0.41克/升,為淡水,符合飲用標準。

1982年在龍門南口,對1971年勘探的2號井,擴孔鑽探抽水,勘查結果,在鑽探深距地面45米時,空壓機抽水達94噸/時,水溫46℃--52.5℃。水質為含有氡元素的醫用礦泉水。

4、土壤

龍門表層土壤均為石灰岩殘積母質上發育而成,土層較薄,且含大量石礫和新生料礓,均屬褐土。根據土壤分類上均屬褐土類:山地褐土亞類,灰石土土屬。

根據勘查,龍門西山土壤以少礫質中層灰石土和多礫質中層灰石土為主,其土層厚度一般為0.5米左右,局部山間窪地之土層可達一米以上,其中混有礫石和砂礓,含量約10----30%。土壤較厚,土壤腐殖質含量較高。

龍門東山則以少礫質薄層灰石土和多礫質薄層灰石土為主,土層較薄,多處基岩裸露,土層厚度一般不足0.3米,僅山谷一帶土層稍厚一些。

5、氣候

龍門風景區位於洛陽、伊川、偃師交界處,其氣候特點與洛陽地區基本相同,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大風多,夏季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長。

四季分明:冬季四個半月,夏季三個半月,春秋各兩個月,六至九月為雨季,十月至翌年五月為乾季。

(1) 氣溫:年平均氣溫 14.5℃

最熱月平均氣溫 27.4℃,

最冷月平均氣溫 -0.5℃。

日平均溫度低於+5℃ 96天

室外計算穩定:冬季採暖 -5℃

冬季通風 -1℃

夏季通風 32℃

極端最高氣溫 44.2℃(66年6月20日)

極端最低氣溫 -18.2℃(69年2月1日)

(2)濕度:最熱月 75%

最冷月 63%

年平均 65%

(3)風:

風向:夏季主導風向及頻率NE(16)

冬季主導風向及頻率NE(19)

風速:室外平均風速:冬季 2.5米∕秒

夏季 2.2米∕秒

最大風力 八級

(4)降雨量:年總降雨量 593.8毫米(多年平均)其中60%集中於夏季

一晝夜最大量: 105.0毫米

一小時最大量: 39.1毫米

(5)積雪深度:最大積雪深度 25厘米

(6)最大凍土深度 21厘米

(7)年雷暴日數 28.3天

(8)霜:無霜期 200天

早霜期:十月下旬

終霜期,四月中旬

(9)地溫:地面極端最高溫度:69℃(1968年7月6日)

地面極端最低溫度:-25.1℃(1954年1月26日)

6、水文

伊河發源於欒川縣境內秦嶺余脈,熊耳山南麓陶灣山谷,流經嵩縣、伊川、洛陽、偃師、於偃師的岳灘、楊村間與洛河合流,稱伊洛河,匯入黃河。伊河主流全長286公里,匯流面積約6120平方公里。伊河在冬季有結冰現象,汛期為七、八月份,冬季為枯水季節。

1963年在上游建成陸渾水庫,由水庫到龍門,幹流長53公里,區間流域面積1830平方,河床縱比為1∕400,河床內多砂卵石,粒徑一般為2----5厘米,少量為10----15厘米,水勢奔放,河槽常左右擺動,兩岸沖刷嚴重,洪水較頻繁,據明代以來600餘年記載,發生洪水40餘次,平均十五年一次,洪峰多在七、八月份。龍門水文站實測最大洪峰陸渾水庫建成前為7180米³∕秒(1937年)。年平均流量為38.5米³∕秒(近28年平均),冬春流量30米³∕秒。非汛期含沙量在0~76.5公斤∕米³。

伊河水溫年平均14--15℃,夏季水溫21—26℃,有時河水溫度高達30—35℃,冬季水溫0.1--2℃,基本無冰凍。

伊河歷史最高水位系1958年洪水位154.35米,經常水位148.5米左右,最枯水位為148米。計算50年一遇洪水位為152.74米。

龍門攔水閘南北水面長度1.2公里,東西水面寬0.2公里。

7、植被

龍門地區植被在中國植被區劃上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龍門屬豫西黃土丘陵山地,屬夏雨型大陸性氣候。

風景區2004年實行退耕還林,西山農田已基本上全部退耕還林,東山也有一部分農田退耕還林。現在整個林地面積達到533公頃。風景區現有針葉幼齡林13.8公頃,針葉壯齡林148.3公頃,闊葉幼齡林17.9公頃,闊葉成熟林12公頃。林區林木為三十年代至今陸續栽植的側柏及其它喬木,總株數40萬餘株。其中側柏約32萬餘株,綠化覆蓋面積為192多公頃,東、西山林區覆蓋率為55.68%。

龍門風景區現有主要植物品種:

(1)常綠樹:側柏、檜柏、千頭柏、油松等。

(2)落葉闊葉樹:垂柳、旱柳、毛白楊、刺槐、椿樹、楝樹、皂角、烏桕、雞爪槭、五角楓、黃櫨、荷花、榆樹、銀杏、火炬樹等。

(3)經濟樹種:核桃樹、柿樹、大棗樹、軟棗樹、蘋果樹等。

(4)花灌木:百日紅、黃楊、桂花、紫荊、木槿、花石榴、玉蘭、迎春、丁香、牡丹等。

(5)野生植物:酸棗、荊條、黃白草、翻白草、鳶尾草、野菊花、野胡蘿蔔、霍香薊、野酢漿草、野苜蓿、野莧菜等。還有防風、柴胡、首烏、枸杞子、遠志、地丁、大薊、小薊、細莘、桔梗、毛茛等中草藥。

(6)低等植物有青苔、蕨類等十幾種,伊河有藻類等植物。

(7)農作物:小麥、玉米、紅薯、豆類等。

行政區劃

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包括龍門石窟文物保護區、龍門石窟風景名勝區、龍門村、郜莊村、寺溝村、張溝村、魏灣村、郭寨村、東草店村、西草店村和鎮南社區、河東社區。園區總面積31.7平方公里。園區人口3.6萬人。

現任領導

1. 王永興 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王永興 王永興

主持園區全面工作。主管園區管委會辦公室、財政局、龍門石窟研究院。聯繫國家、省、市主管部門。

2. 魏進忠 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

協助王永興同志主持園區日常工作。負責園區黨的建設、思想作風建設、機關建設、檔案管理、工會、青年團、婦聯、老幹部等工作,負責園區文化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旅遊商品開發、對外宣傳、統計、網路管理、電子政務、110應急聯動等工作,負責園區目標體系考核、項目建設攻堅戰考評、經濟轉型攻堅戰考評和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考評工作。分管管委會辦公室、文化產品與傳媒部。聯繫市人大、市政協、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委經濟工作部、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委黨校、市直工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老幹部局、市檔案局、市發改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編辦、市統計局、市商務局、市海關、市工商聯、市僑聯等單位。

3.李隨森 黨工委委員、副主任

李隨森 李隨森

負責文物保護、研究、文物安全管理、石窟核心保護區環境監測、信息資料管理和氣象等工作,負責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考評工作。協助王永興主任分管龍門石窟研究院。聯繫市文物管理局、市外事僑務辦、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市氣象局、市地震局、國家安全局、市社科聯、市地方史志辦公室等單位。

4. 王寧聰 黨工委委員、副主任

負責旅遊企業經營、旅遊市場行銷、信用體系建設、園區“雙體系”運行和改革改制等工作,負責機制轉換攻堅戰考評工作。分管質檢辦、研究院接待科、東山賓館、龍門景區停車服務有限公司、凱來電瓶車有限公司、遨龍水上服務有限公司、龍門唐風講解服務有限公司、龍門石窟國際旅行社、迎賓館、九州賓館、車隊。聯繫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市旅遊局、市服務業發展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牡丹花會辦、市接待辦、洛陽報業集團、市廣播電視台、市文聯等單位。

5. 謝冠峰 黨工委委員、副主任

謝冠峰 謝冠峰

負責農業農村、民政民調、計畫生育、農機農技、水利、防汛、林業、信訪、雙擁、扶貧、畜牧、秸稈禁燒、社區建設和發展觀光農業工作,負責園區民眾訴求辦理指標考評工作、民生改善攻堅戰考評工作。分管社會事務和農村工作管理局、伊河管理站、龍門石窟街道辦事處。聯繫市委農工委、市信訪局、市人口和計生委、市民政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畜牧局、市扶貧辦、市殘聯、市糧食局、市農機局、市供銷社、市鹽業局、黃委會龍門水文站、黃河河務局、陸渾水庫管理局等單位。

6. 張志強 黨工委委員、副主任

負責園區土地、規劃、建設、房產、消防、公路交通、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治理私搭亂建工作,負責園區科學發展指標和安全生產指標考評工作。分管園區建設發展局、龍門國土分局。聯繫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發改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環保局、市公用事業局、市交通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消防支隊、市煤炭局、市審計局、市市場服務發展中心、市人防辦等單位。

7. 陳扶軍 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

陳扶軍 陳扶軍

負責園區紀檢、監察、思想作風建設、工會、青年團、婦聯,黨務、政務公開、預備役建設工作、計畫生育、民政民調、雙擁、優扶、社區建設工作、基層政權建設、環境創優攻堅戰考評等工作。 分管園區紀工委(監察室)、社會事務和農村工作管理局。 聯繫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廉政辦、市最佳化辦、市法制辦、市殘聯、市民政局、市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市行政事業單位效能促進局、市行政服務中心、軍分區和當地駐軍等單位。

8. 謝中嶽 黨工委委員、龍門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書記、處長

主持龍門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全面工作;負責園區紀檢、監察、平安建設、政務公開、綜治穩定、政法、工商、預備役建設工作,負責園區森林防火、公共安全、景區旅遊秩序、經營秩序管理,負責園區公共安全感指標考評工作、環境創優攻堅戰考評工作。分管紀工委(監察室)、秩序辦、服務中心、白園、香山寺、龍門派出所,龍門景區工商所。聯繫市紀委、市監察局、市廉政辦、市最佳化辦、市委政法委、市委610辦公室、市法制辦、市綜治辦、市司法局、市行政事業單位效能促進局、市林業局、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工商局、市軍分區、市武警支隊等單位。

9. 王治強 副調研員、主任助理

王治強 王治強

負責園區創建、精神文明建設、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環衛、綠化、物價、城市管理工作,負責園區環境創優指標考評工作、城市提升攻堅戰考評工作。分管創建辦、龍門景區環衛綠化隊。聯繫市創建辦、市文明辦、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愛衛會、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市環衛局、市園林局、市物價辦、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城市監察局、市檢驗檢疫局、市科協等單位。

轄區企業單位

1.龍門唐風講解公司

講解公司(全稱:洛陽龍門唐風講解服務有限公司)隸屬於龍門文化旅遊園區管理委員會,成立於2005年3月。 主要職責:全面負責龍門石窟景區內講解接待工作。

公司概況:公司以服務意識自覺化,講解接待優質化,講解程式規範化,講解內容多樣化,服務項目完善化,視窗形象品牌化為服務宗旨。堅持以“遊客為關注焦點”努力打造世界品牌視窗形象。

公司現有正式員工60名。所轄有貴賓室、講解接待中心、遊客中心。公司上下經過約6年的努力拚搏,已基本建立起較完善的講解接待服務體系,特別是在實施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014001環境質量體系以來,促使公司各崗位規範化服務程度得以提高,服務品質充分顯現。為適應當前旅遊市場需要,對外宣傳講解接侍,已由過去的單語種(漢語)講解服務,增加到多語種講解服務,現有英語8名、日語2名、粵語1名、德語1名,韓語1名,為中外遊客參觀龍門石窟提供了高品質的講解接待服務。近年來,很好地完成了各類重要講解接待任務,受到各界廣泛好評。並多次在省、市等講解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2.龍門景區停車服務有限公司

龍門景區停車服務有限公司於2004年4月成立,自公司成立以來,多次得到上級表彰。2004年度被評為局先進單位,2005年度西山停車場售票亭被評為市青年文明號先進班組; 2006年度在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工作中被評為局先進單位,2008年度被評為龍門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先進單位,2009年度被評為龍門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先進單位,2010年度被評為龍門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牡丹杯”優質服務競賽先進單位,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和獎勵。

龍門景區現有東山停車場和西山停車場兩個大型停車場; 東山停車場位於伊河東岸,緊臨白園,占地面積2759平方米,有車位126個;西山停車場位於伊河西岸,龍門石窟北入口處,距龍門石窟約1500米,占地面積13960平方米,有車位261個。停車場均系硬化水泥地面結構,各停車區域間有綠化隔離帶,景觀協調一致。另有臨時備用停車場3個,東山1個,車位60個;西山2個,河堤臨時停車場車位330個,生態臨時停車場車位140個,可滿足旅遊高峰期停車需求。停車場有標準、規範的現代化管理設施,有優秀的專職管理人員隊伍,確保為遊客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綠色旅遊環境。

3.凱來電瓶車管理有限公司

電瓶車公司位於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龍門石窟景區內,隸屬於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管理委員會領導,公司成立於2001年,公司下轄辦公室、財務室、維修班和4個運營車隊,電瓶車80台,現有在編職工38名,臨時契約用工91名,負責駕駛、售票、檢票、維修工作。肩負著景區內電瓶車營運管理,全面負責景區內的遊客遊覽運送服務。

做為服務視窗,在管委會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各項條件在不斷改善。管理和服務上,公司堅持以 “團結、學習、榮譽”的團隊精神,“科學、規範、優質、高效”的管理理念,做到“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遊客至上”的服務宗旨。打造為遊客提供一流的服務型隊伍,滿足不同遊客需求,公司職工勵精圖治,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樹立景區對外形象,不斷提升優美和諧的景區電瓶車服務。

4.傲龍水上服務有限公司

龍門石窟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世界文化保護遺產之一,為滿足遊客的需求,擴大景區旅遊服務基礎設施,從而為遊客提供多元化服務,龍門石窟管委會於2004年4月成立遊船公司。

遊船公司目前現有豪華遊船8艘,全部通過海事部門的安全檢驗,並頒發有合格證書,可為遊客提供水上觀光、休閒等娛樂項目,同時接納上百人乘船遊覽,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公司目前修建碼頭3處(其中一級水面2處,二級水面1處)、船塢一處,分別設在龍門景區伊河段一、二級水面內。遊船上船碼頭設在龍門石窟景區內奉先寺下,遊客可乘船直達白園碼頭,即可省去前往下一個景點的路程,稍作休息,同時又體驗了水上觀龍門的親身感受,盡情觀賞東、西山,龍門橋等全景,龍門優美風景盡收眼底;

現在遊船已不僅僅是乘船到達目的地的工具,遊船本身已成為龍門景區獨具特色的遊覽項目,是遊覽龍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遊覽龍門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5.洛陽東山賓館

洛陽東山賓館地處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大文明風景旅遊區之一的龍門石窟風景區內,座落於龍門東山之上,與美麗的盧舍那大佛隔河相望。賓館占地面積500畝,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仿宋建築群落與現代化豪華設施相得益彰,一流的服務設施彰顯服務品質。

東山賓館於2003年9月28日開業,2005年加入中國名酒店組織,2006年9月加入國際金鑰匙組織成為中國區會員,2008年加入中國金領袖機構組織。2008年7月通過國家星級評定委員會五星級評定,2009年3月29日正式掛牌為五星級旅遊飯店,成為洛陽市首家五星級賓館。

賓館服務設施齊全:設有室內、外溫泉游泳池、庭院式KTV、英式斯諾克球球室、美式花球球室、美容美髮、桌球室、健身房、桑拿浴、網球、按摩室、山地車、閱覽室、小商店、鮮花店、遊戲機室、棋牌室、羽毛球場地、慢跑道。另有:商務中心、商場、洗衣服務、送餐服務、信用卡結帳服務、票務服務、金鑰匙委託代辦服務、貴重物品暫存服務、醫務室等配套設施。

賓館安全設施齊備,有消防監控中心、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淋系統、防火門、消防栓、滅火器、滅火毯、疏散指示、緊急疏散通道、報警電話按鈕、紅外對射、門磁等。

賓館自開業以來先後接待了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國家軍委主席江澤民、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國家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家政協副主席張思卿、接待前國家副主席遲浩田、俄國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我國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國防部長梁光烈等等。

6.龍門國際旅行社

龍門山色,風景秀麗,自古享譽洛陽八景之首!龍門石窟,世界遺產,藝術寶庫,人類文明的璀燦明珠!

洛陽龍門石窟國際旅行社是經國家旅遊局批准,由龍門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全資興辦的具有出境資質的國有旅遊企業。它與管委會下屬的龍門石窟、白園、香山寺、東山賓館(五星)、遊船公司、電瓶車公司、停車場公司、講解公司等組成有機的整體,以本地域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全力打造實力超群的綜合性旅遊實體。

本社擁有英、法、德、日、韓導等語種齊全、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導遊隊伍,下設入境旅遊中心、出境旅遊中心、國際旅遊中心、國內旅遊中心、外聯中心、海外旅遊中心、旅遊接待中心、假日旅遊中心、歐美旅遊中心、網路旅遊中心、旅遊觀光中心、綜合旅遊中心、票務部、車隊等部門,可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2008年度,我社被市旅遊局授予旅遊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接待量突破50000人,且實現零投訴,受到遊客的好評。

我們將以用心至深的優質服務贏得您的滿意,我們將以用情至真的線路設計滿足您的個性化需求。我們期待著與您合作,我們祝願您前程似錦!

風景一覽表

龍門風景名勝一覽表

風景資源 主要景物景觀 風景資源特色 風景資源級別
西山石窟群 西山峭壁,南北長1公里 賓陽三洞、摩崖三佛、萬佛洞、老龍洞、蓮花洞、魏字東、湯字洞、奉先寺大像龕、藥方洞、古陽洞、火燒洞、石窟寺、路洞、極南洞等 西山龍門石窟群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自北魏以來,中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宋以及元、明諸朝,歷續1400多年的開鑿,使大大小小的窟龕似蜂巢一般,蔚為奇觀。大規模開窟造像主要在北魏和唐朝時期,是帝王和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其它朝代只是零星開鑿,且規模較小。北魏造像約1/3,全部在西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和魏字洞;唐代造像幾乎占2/3,大部分在西山,最具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南洞、奉先寺大像龕、萬佛洞、極南洞等。這些古代藝術大師創作的藝術瑰寶,氣勢雄偉,雕琢精湛,表現了我國古代藝術大師的卓絕技藝。那一窟窟佛像龕的群像雕造,神態各異,風格不同,栩栩如生整體布局結構嚴謹,氣氛莊嚴肅穆;石刻中的飛天,或在流雲中自由翱翔,或在山水中凌空飛舞,或捧果獻壽,或天女散花,體態之輕盈,神情之優雅,令人嘆為觀止。龍門石窟雖然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它也折射出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時尚。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露天大龕,佛龕南北寬36米,東西深41米,本尊盧舍那佛像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是龍門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大像龕是露天的摩崖造像群,是就自然山凹開鑿而成,是用減法手段創造空間的範例。群雕的雕鑿是極為成功的,在典型的山野環境裡,“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在窟龕平台的龕前的伊河中,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甚至從對面東山上看,主像本尊面部的莊嚴、溫和、睿智和有點神秘的微笑,寧靜和含蓄的表情,刻畫了一個理想化了的封建社會“聖賢”的象徵。兩旁還有其弟子,阿難溫順虔誠,菩薩端莊矜持,天王橫眉怒目,力士威武剛健,整個布局結構嚴謹,刀法園熟,成為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群雕在突出主像方面,主次分明,比例適中,對比、誇張、烘托、渲染,運用的恰到好處,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令人感到渾然一體,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 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在解放前被美國人勾結我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藝術博物館。 南山的古陽洞也很出名,它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始,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內容較為豐富的一個洞。這裡有豐富的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 藥方洞,開鑿於北魏,成於唐代,歷時二百來年。洞內主佛、弟子、菩薩、力士雕像和八角蓮柱均為北齊時代的作品,風格各異,神彩飛揚。而刻在洞口的140個治療瘧疾、心疼諸症的藥方則是初唐的作品,反映了我國古代輝煌的醫學成就,也是研究我國古代醫學的重要資料。 蓮花洞,因其窟外上方有明代書刻“伊闕”二字而又名伊闕洞,開鑿於北魏晚期。主佛釋迦牟尼圓雕立像,高5.10米。雖然頭面部已被盜去,但仍能看清佛像雙手前伸。右側迦葉手執錫杖(即禪杖),可能為釋迦行乞像;洞中琳琅滿目的佛龕,龕額構圖精美,有尖拱、楣拱、屋檐拱,有瓔珞、帷幕、流蘇,有雲紋、卷草紋、幾何紋以及蓮花、寶相花等精雕細刻,富於變化。窟頂高浮雕一朵美麗的大蓮花,其旁高浮雕6個大型飛天,迎風飛翔,婀娜多姿,生動傳神。 在一個石窟群里,同時能看到魏、唐兩個時代風格造像的代表作品,這也是龍門石窟珍貴价值之一。 特級
東山石窟群 東山峭壁,萬佛溝崖壁 大萬五佛洞、千手佛、僧禪房、看經寺等 唐代武則天時期始開鑿東山石窟。窟龕以唐代風格為主,大萬五佛洞中菩薩的端嚴柔麗,以及洞窟中的飛天、藻井,都使人感到線和力的旋律的和諧美。看經寺則位於龍門石窟東山萬佛溝北側,為在東山最大的洞窟。寬約11米,深約14米, 高8米餘.開鑿於武周時期(公元684-704年)。今正面所存之磚瓦結構二層樓,門額刻“看經寺”三字,為清代所建。洞頂雕有蓮花藻井,環繞四個飛天,體態潤,衣帶飄揚,凌空飛舞,形象優美。洞內四壁下部浮雕二十九尊羅漢像,身高 1.80米左右,均有殘毀,相傳是從摩河葉到菩提達摩二十九位西土“祖師”的形像,性格刻劃細緻入微,不同之中見統一,而統一之中又富於變化,生動有致,是龍門石雕羅漢群像中的佳作。從這些藝術作品中不僅看到唐代高度發展的雕刻藝術水平,而且也反映了唐王朝的強盛發展時代。而且東山高平郡王洞中未完工的造像可以看到石刻造像的毛坯、半毛坯,這對研究我國古代石刻造像的工藝過程是很有價值的。 特級
魏唐碑刻 東山、西山崖壁 龍門二十品、伊闕佛龕碑、鍾馗圖、壽星圖等 龍門石窟的碑刻題記主要是出資開窟造像的功德主的發願文,也有部分是歷代帝王、文人、士大夫等瀏覽龍門留下的銘刻。它們是龍門歷史沿革的文字記錄。這些碑刻題記中有一部分往往被書法家所推崇,尤以北魏刻記中的龍門二十品最受人青睞。龍門二十品,其中的十九品都集中在西山的古陽洞裡。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讚這裡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從龍門石窟的碑刻題記中集錦出來的魏、唐書法,則是魏書和唐楷的典範。 明清書法家還選有三十品、八十品、一百品亦負盛名。宋名人陳博的十字卷,明嘉靖年間的“伊洛會流”行書,清劉墉行書詩,嘯吟草書詩,宋岳飛繪“關羽”像,乾隆年間繪“鍾馗圖”、“壽星圖”、大小“龍門圖”等碑刻均為有價值的歷史文物。這些碑刻題記內容廣涉政治、經濟、宗教、地理、族姓、民俗、藝術、醫藥、中外文化交流等學科領域,無不具有補史之闕,證史之誤的重要價值。那些有紀年的題記,還是石窟考古分期斷代的重要依據和標尺。 一級
伊闕 龍門山 東山、西山、伊河 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開龍門山,伊水暢流,興利除弊,昔日澤國漸成良田沃野。綠蔭片片中,香山(東)與龍門山(西)兩山對峙,遠望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春秋時就稱為“闕塞”或“伊闕”。隋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面對“伊闕”而始稱“龍門”。這裡山河壯麗,風景幽美,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冠。山上翠柏成林,鬱鬱蒼蒼。山下伊水潺潺,清澈見底。泉水淙淙,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唐宋以來,許多詩人為龍門山色風光留下無數讚頌詩篇。韋應物說:“鑿山導伊流,中斷若天辟。都門遙相望,佳氣生朝夕。……精舍繞層阿,千龕臨峭壁。”白居易則有:“東岸菊叢西岸柳,柳陰煙合菊花開。一條秋水琉璃色,闊狹才容小舫回。”之詠,劉長卿復興“伊水搖鏡光,纖鱗如不隔。千龕道傍古,一鳥沙上白。何事還山雲?能留向城客”之嘆。 一級
香山寺 東山半山腰 金剛殿、天王殿、乾隆碑、香山別墅 香山寺位於洛陽龍門東山,因產香葛,故名香山。香山寺為"龍門十寺"之一,初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武則天時重修,建築宏偉,規模很大。唐代詩人白居易十分慕戀香山寺清幽,他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對香山寺又幾經修葺,撰寫了《修香山記》,並將自己在洛12年所寫800首詩《白氏洛中集》存放香山寺藏經堂內。致仕(退休)後就“常住寺內,自號"香山居士"。與文人學士沈儉期、李頎、盂浩然、李白、韋應物、武元衡等題詩唱和。後來,自居易又與草胡果、吉膠、鄭據、劉真、盧貞、張渾、李元爽及香山寺如滿9位老人,結為"香山九老"。現在的香山寺在伊闕左,香山半腰之翠薇中,清康熙年間修建。有山門、九老堂、佛殿、乾隆御碑等。寺內北部有蔣介石三十年代修建的香山別墅。 一級
白居易墓園 東山琵琶峰 樂天堂、道時書屋、聽伊亭、白亭、詩廊、翠樾亭、烏頭門、自然石臥碑、碑廬、白居易墓 白園是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此園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麗古雅。整個白園包括龍門橋東頭整個琵琶峰,占地44畝,分為青谷、墓體、詩廊三區,系根據詩人性格、唐代風采和得體於自然的原則設計建造的紀念性園林建築。迎門為青谷區,左側即是白園的大門。進門直行,但見路轉峰迴,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極。漫步石級而上,山腰有亭,名曰“聽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與其好友元稹、劉禹錫等對奕、飲酒、品茗、論詩之處。由聽伊亭而上,在危岩翠柏中有一古樸典雅之閣廬,題額“樂天堂”,旁有楹聯:“西湖築白堤龍門開八灘倡樂府詩諷諭志在兼濟天下;履道鑿園池香山臥石樓援絲竹賦青山樂於獨善其身。”堂內有漢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鳩杖,栩栩如生,有飄然欲仙之態。出樂天堂朝右步石級而上,就到了琵琶峰頂的墓體區。有碑樓、烏頭門和登道,在翠柏叢中,那青磚砌矮牆圍成圓形的墓丘,即是白居易長眠之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塊,其中1塊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個字,碑高1.87米。在墓右側,有巨石臥碑。刻有《醉吟先生傳》,碑重24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石書。整個墓區翠柏蔥鬱,奇花飄香。山頂上19棵柏樹環繞一棵棗樹。棗刺,標誌著他針砭時弊的性格;紅棗,標誌著他為民辦事的成果。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之丘為“琴箱”,其東南是長長的芳草墓道,四周圍以齊整的冬青,翠綠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見,此即為琵琶的“曲頸”。由墓道向左、下至峰腰平緩處,即是古雅的九曲迴廊,廊壁盡嵌現代詩人墨客吟詠的詩作以及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石刻。 一級
擂鼓台 東山南端 岩體 唐武則天游幸過的地方。 擂鼓台院中陳列廊內有宋代理學家朱熹、清代名相劉墉等的真跡字碑等。 三級
八節灘 舊漫水橋南 灘地 古時龍門潭之南有八節灘、九峭石, 船筏過此, 例反破傷. 舟人楫師推挽束縛, 大寒之月, 裸跣水中, 飢凍有聲, 聞於終夜. 予嘗有願, 力及則救之。白居易於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民。 三級
唐奉先寺遺址 龍門西山南麓,魏灣村邊 遺址,回填地 遺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1997年至2000年,由洛陽市文物管理局組隊與義大利那波利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聯合,對遺址進行了發掘,現已回填。 二級
禹王池 西山佛前路北段 石樓、石筍 禹王池分上下兩池,池上有清代石樓,池中有傳說為白居易離職杭州刺史時帶回來的天竺石筍,水為礦化度為8.5的礦泉水,自涌量36米³/時。清泉碧透,飲之甘冽;懸瀑飛灑,景觀壯觀。 二級
香山泉 東山香山寺下,臨河路東 韋應物曾留下《游龍門香山泉》“山水本自佳,遊人已忘慮。碧泉更幽絕,賞愛未能去。潺湲寫幽磴,繚繞帶嘉樹。激轉忽殊流,歸泓又同注。羽觴自成玩,永日亦延趣。靈草有時香,仙源不知處。還當候圓月,攜手重遊寓。”“香山泉石”被白居易譽為龍門四景之一。 二級
珍珠泉 西山新羅像龕北側 自石隙湧出,晶瑩若珍珠亂轉,飲之甘冽。 三級
牡丹泉 伊闕東香山下南端 現為洛陽龍門啤酒廠用。 三級
鑼鼓洞 水自石縫旋渦而出,若用軟物塞洞,有鑼鼓叮咚聲。 三級
龍門大橋 龍門石窟北入口 跨越伊河,石拱橋,1963年建成通車。 二級
斗母廟 東山北山巔 鄉人建立的小廟,殘破,但香火很旺,影響大,目前是東山上的主要景點。 三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