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反應
義大利帕爾馬大學雷索拉奇教授在一次猴子實驗中,讓猴子聽撕紙和鐵棒掉在地上的聲音,結果發現猴子大腦中負責撕紙和扔東西的神經立刻活躍起來。
在另一個有關猴子大腦功能的實驗中,專家們在休息期間吃冰淇淋時無意中發現,此時猴子正望著專家們手中的冰淇淋垂涎欲滴,猴子腦細胞的監測數據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專家們進一步分析得知,猴子準備取食時,大腦中相關聯的區域會活躍起來,不過此時只是看在眼裡,並未付諸實際行動。於是他們猜測,大腦中存在一種迄今未曾認識的神經細胞。僅憑看到他人的取食動作,這種神經細胞就會出現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就像大腦中的一面鏡子,不斷假想復現他人的動作,“鏡像神經”由此得名。
文章報導
美國《自然》雜誌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鏡像神經”不僅與視覺有關聯,也與聽覺相關。目前,除腦神經專家外,哲學和心理學的專家也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但現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直接研究人類大腦。科學家猜測,人類大腦里可能與猴子一樣也存在這種“鏡像神經”。若果真如此,人的感性、悟性這類無形的難以把握的性質,就可以通過“鏡像神經”這一線索在大腦里找到關在線上理。比如,一個人之所以會與他人的思想產生共鳴,可能就是由於“鏡像神經”的存在,使其可身臨其境般感受對方的悲喜。這種悲喜情感的共有正是維繫人類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人的社會性很可能也同樣受制於“鏡像神經”。
學習過程中大腦內的活動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大多數專家認為學習過程與“鏡像神經”息息相關。母親與嬰兒綿綿絮語時,嬰兒大腦內的細胞就會靠“鏡像神經”再現母親嘴唇的動作,如此反覆,嬰兒就學會了說話;看著父母的體態、手勢,嬰兒逐漸學會各種動作。一些專家認為,如果能將“鏡像神經”這一應激反應人為再現,就可用來培訓機器人神奇的語言學習能力。(胡連榮 編譯)
另外,在最新美劇《House.MD》season3ep22 07:37中提到本詞條的解釋。劇中比喻為:某人打哈欠時,對面的人也同樣打哈欠。此為“鏡像神經應激反應”。原始台詞:我剛才說的話題很有趣,你打哈欠不是因為悶....我沒打哈欠,不是鏡像神經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