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甲優勢
1。聯體製作技術含量不高,聯體時間<鱗甲。
2。鐵鏈呈DNA雙螺鏇結構環環相扣(牛皮,形象說法)——密度高,抗砍、劈等刃擊能力強
3。比易脫落的鏈甲易於維護
4。覆蓋性強,防禦範圍大——柔韌。
5。隱蔽性強,消聲性能好——因為不是鱗甲的鐵片相扣,本身金屬光澤就弱了很多;鱗甲行動時鱗片相互撞擊聲音是裝甲中最大的(參見《勇敢的心》英格蘭士兵片斷),而鏈甲行動時聲音很小(參見《天國王朝》南主角行動片斷)
6。雙層結構。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騎士鏈甲一般是雙層相連的。雙層質密的鏈甲提供更好的防護。(見《天國王朝》)
劣勢:
1。昂貴。雖然製作工藝不高,但很麻煩——人工成本大。
2。抗刺擊、弓箭能力弱——與縫隙多的鱗甲一樣
總結(同一時期,雙層鏈甲對比蒙古鱗甲)
防禦效力:
抗穿刺性: 鏈甲 約等於 鱗甲
抗砍擊性: 鏈甲 約等於 鱗甲
全身保護: 鏈甲 > 鱗甲
總結: 鏈甲 優於 鱗甲
敏捷性:
重量: 鏈甲 < 鱗甲
反光性: 鏈甲 < 鱗甲
總結: 鏈甲 優於 鱗甲
成本:
鏈甲 劣於 鱗甲
完全總結:
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二選一
請各位嚴肅區分鏈甲與鎖子甲。這是2個不同概念。——通俗來說,鎖子甲比鏈甲密度低很多
很多人認為歐洲中世紀出現的整體式板甲是鎧甲發展的頂峰,其防護力最好,而且認為中世紀西方用鋼做弩也是弓弩射擊兵器的發展頂峰, 事實上這是兩個完全錯誤的認識。
如果想比較板甲和鱗甲的防護力,只要分析一下它們受打擊後能量的去向就可以了:
1.受到箭擊之後,箭的能量去向是: 擊中前箭能量=穿透後箭能量+甲動能+甲撕裂變形的能量
如果我們在製作材料一樣的情況下比較,受到同樣的箭的打擊受力面積也相同,那么甲撕裂變形的能量可以看作相同,因此穿透後箭能量也就是人體所承受的能量就取決於甲動能的大小。
根據機械能動量守恆定律列方程:
m為箭質量,v為箭打擊前速度,為一定的數值。
M為鎧甲質量,E為刺入勢能。V為鎧甲移動的速度。
由於板甲面積大,質量大,於是受到打擊後的速度V就小,而動能和M成正比,而和V的平方成正比,這樣質量大的板甲相對來說動能就小多了。 如假設板甲的質量是鱗甲的10倍,那么代入上面的方程,根據動量守恆,碰撞後它獲得的速度是後者的1/10,速度的平方,就是1/100,儘管它 的質量大10倍,但算下來動能僅為鱗甲的1/10。
舉個例子,假設鱗甲面積是板甲的1/10
假設穿透同樣材料的甲需要的能量是50焦耳,
箭的能量是70焦耳,打中甲後,鱗甲的動能是30焦耳(這個30焦耳就是向人體壓迫的能量,但它的作用面積比箭頭大多了,不對人體構成傷害)這樣剩餘的能量僅有40焦耳,達不到使甲穿透的能量。
而板甲的動能僅3焦耳,這樣還剩67焦耳,板甲絕對要打穿了。
顯然板甲分散的動能比鱗甲低的多,剩餘了更多的能量用於穿透,因此板甲更容易被箭穿透。“南北戰爭時期的鋼製胸甲,二戰時期用赫德費爾特鋼製成的防彈夾克,都是整體式鋼質防彈衣,是早期防彈衣的代表.”
“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研究軍需防護裝備的專家周國泰和他的同事們研製成功"護神"系列防彈背心,是國產防彈衣的代表."護神"防彈衣以特種鋼為防彈材料,採用"鱗片"結構,使硬體得到"軟化",具備了其他硬體防彈衣無法比擬的特性”
(《防彈衣的性能與發展趨勢》《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2卷第4期)
事實上現代防彈衣也是早就拋棄了分散動能弱的板甲式設計,多數採用鱗甲模式,少數使用整體式硬甲的也是比較低檔的產品,或者使用特殊材料是整體式硬甲甲板的質量在2KG以內,比當年的中世紀板甲輕了10倍,分散動能的能力也是強了10倍。
2.至於甲片分散的動能的最後去向,這個動能就被甲衣的墊層吸收,雖然鱗甲獲得了遠比板甲高的多的動能,對人體產生壓力,但由於鱗甲的面積是箭頭面積的成百上千倍,這樣造成的壓強很小,對人體不產生傷害。
鱗甲也有多種,如有用牛筋繩連線的,也有鑲在皮革上的,它們有足夠的上下活動空間,當一個鱗甲活動時通過繩帶動其他甲片活動,這樣就會將動能傳遞到更大的範圍。
而如圖的板甲,前後兩塊接觸,而且緊貼,顯然運動空間小多了,對於分散動能更加不利。
鱗甲
鱗甲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鎧甲,在古代各文明國度的軍隊中,都有鱗甲的出現。世界各地的民族不約而同地發明鱗甲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小片金屬易於加工;就連多穿亞麻制護甲的埃及、亞述等國的士兵,亦不排斥鱗甲。不過,古典時代早期的鱗甲遠不能與中世紀的同類相比:如波斯士兵穿著的鱗甲,只是簡單地把金屬片縫在衣服上——這樣的甲冑,在實戰中的防護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