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鎮湖刺繡以吳文化為底蘊,以染色純桑蠶絲為繡線,在綢、緞、綃、帛等底料上套用齊針、亂針、施針、滾針、打籽針、滴滴針等蘇派針法和絲線的折光、反光和透光原理,通過手工運針走線方式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完整的體現精、細、雅、潔特色。
歷史淵源
蘇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吳地的蠶桑刺繡使古吳先民從斷髮紋身走向錦繡文明,漢唐以來,蘇州成為錦繡之鄉,明代《姑蘇志》載:“精細雅潔,稱蘇州繡”。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
2005年鎮湖繡品全年銷售額達到4.98億元。
2006年5月20日,蘇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鎮湖街道的蘇繡基地榮獲江蘇省“傳統工藝美術特色產業基地”稱號。
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鎮湖蘇繡”實施地理標誌保護。制定了《地理標誌產品——鎮湖刺繡》地方標準。
2013年,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藝術館景區成為全國首家刺繡文化產業4A級景區。
2014年,蘇州鎮湖刺繡藝術館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產地環境
鎮湖街道隸屬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東臨京杭大運河,南鄰吳中區,北接相城區, 西至太湖。全鎮總面積為20.19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溫度17.7℃。
生產情況
1998年鎮湖建成了一條集生產、銷售和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繡品街,長約1700米,吸引了300多家刺繡經營戶。
2005年,繡品街共接待刺繡旅遊購物人數達到18.6萬人次。鎮湖已成為刺繡品生產基地和銷售集散地,繡品經銷全國各大中城市,並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和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
2006年,鎮湖刺繡從業人員達1.1萬人,占鎮湖全部勞動力的三分之二。其中繡娘8000多人;另有3000多人從事刺繡品的銷售、設計、裝裱、鏡框製作、運輸以及面料和絲線供應等。2005年鎮湖繡品全年銷售額達到4.98億元。
截至2012年,全國刺繡市場中,蘇繡占80%的份額,而其八成產品來自鎮湖。2012年鎮湖街道刺繡及旅遊品銷售額達13億元。
產品榮譽
2010年0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鎮湖刺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鎮湖刺繡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絲線和底料質量要求
鎮湖刺繡絲線必須為:產自蘇浙沿太湖地區的蠶絲花線、符合國家質量技術要求、根據圖案的不同需要把一根絲線分成1/2、1/4、1/8、1/16乃至更細,一根線劈絲份數不少於16絲,128毛的蠶絲線。
底料為江蘇產的蠶絲。底料真絲質量要符合國家質量技術要求,其精密度≥75碼。
(二)繡面要求
1.刺繡圖案必須為:不得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合法圖案。
2.刺繡圖案內容為美術類、攝影類、書法類作品。
(三)針法要求
針法分為平針和亂針。平針講究密接其針,排比其線。亂針講究縱橫交叉,分層加色。整個繡面要平整,針法要順紋有序,不露底,繡面底料不得有針眼縫、色彩搭配自然,無線頭。
(四)裝裱要求
裝裱分為硬裱和軟裱:
1. 軟裱:要將剪下的繡片用真絲錦綾裝裱,圖案清晰、質感好、無氣泡,不脫殼,不斷裂,角度準確,絲縷直,紋樣正,通幅整齊。
2. 硬裱:要將剪下的繡片用膠水貼在三隔板或纖維板上,繡片四周用卡紙裝裱。裝裱時要去污、清晰,繡面繃平、整潔、無漿跡、無髒斑。鏡框、鏡架規格正確,油漆光亮、本質表層無傷痕、斑節。畫面刺繡部分與裝裱幅面之比不得少於70%。
(五)質量特色
1. 產品所用絲線光澤豐富細膩,顏色飽滿持久,具有韌性。所用繡底真絲輕薄而不易變形,不易崩壞。繡品圖案典雅、細緻、有絲線的柔和光澤,所繡作品平齊、細密、勻、順、和、光、有靈氣、不呆板,區別於機繡。作品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點。
2.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鎮湖刺繡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蘇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鎮湖刺繡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