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剪紙

鎮巴剪紙

鎮巴位於大巴山腹地,南與四川萬源、通江接壤,北與本省的西鄉、紫陽為鄰。 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多少年來受著地域環境、生活習俗、社會形態的影響,各民族、各地區的剪紙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都有所不同,具體概括起來分為北方剪紙和南方剪紙兩大類。 鎮巴接近秦嶺,位於大巴山腹地,接四川,鄰安康,獨有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

鎮巴位於大巴山腹地,南與四川萬源、通江接壤,北與本省的西鄉、紫陽為鄰。境內山高林密,是歷代兵家爭戰要地。戰亂及自然災害給山民帶來了災禍,造成人口劇減。明末清初,除土著僅20%,其餘80%由湖廣、四川、浙江等地移民至此,插占為業,人口逐年增多,形成村鎮,至今鎮巴山民論其祖籍,還有“湖廣填四川,四川填陝西”之說。
這塊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相對封閉的艱苦環境裡,男耕女織的時代,婦女們把針線、剪紙當作十分重要的事項,民間剪紙一代一代地自覺地承擔著傳遞鎮巴傳統文化基因的重任。在農耕文化長期穩定的時代,外界的新思維、新思想和學院派信息沒有衝擊到原生態的民間剪紙創作,鎮巴民間剪紙的社會功能和包含著象徵意義的紋樣保持著初始的基本造型,承載著歷史的、民俗的信息,在民間世代相傳,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長期以來,通過廣大民眾的生產生活實踐,逐漸孕育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地域民間剪紙,這些剪紙俗中呈稚拙、粗獷、渾沌、甚至“無知”的原始造型意識,從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到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它以頑強的裝飾性、趣味性顯示出獨特的生命力,像一顆顆燦爛絢麗的繁星裝點著房屋、環境,美化著人們的生活,淨化著人們的心靈。
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多少年來受著地域環境、生活習俗、社會形態的影響,各民族、各地區的剪紙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都有所不同,具體概括起來分為北方剪紙和南方剪紙兩大類。筆者從多方面收集的資料和實地考察,認為北方剪紙和南方剪紙的區域界限劃分以陝西的秦嶺為界,圖中剪刀的交匯處的虛線代表著秦嶺山脈,秦嶺以北為北方剪紙,它主要包括關中、陝北、山西、內蒙古等地;秦嶺以南為南方剪紙,它主包括陝南、四川、浙江等省市。儘管二者的表現手法和風格有很大差別,郭沫若卻作了總體評價;“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總結出中國剪紙的藝術魅力。
鎮巴接近秦嶺,位於大巴山腹地,接四川,鄰安康,獨有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解放初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在溫飽沒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勤勞憨厚的巴山漢子在農閒之餘,紛紛背上背簍下四川進河南去找糧食,婦女留守在家成為主要勞力,勞苦而寂寞的勞動中,剪紙和刺繡成為她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話計,她們嫻熟的技藝能得村里人的認可和讚譽,那么她們在農閒時或節令時就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調換刺繡花樣—剪紙。
出去的男人所穿戴服飾和鞋襪、鞋墊等上面的圖案也帶到不同地方,無意識也是一種傳播途徑,在外闖蕩的男人也時常收集一些花樣給妻子帶回來,所以她們的剪紙保留了自己傳統的技法和風格的情況下,又學習借鑑了其它地區的手法特點,使鎮巴剪紙出現了風格多樣化、普及化的特點,她們多選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等為表現對象,在表現過程中既受“剪”和“紙”的制約,又充分發揮“剪”和“紙”的特長,運剪多以弧線為主,直線為輔,方圓結合,構成了完整流暢的巴山風情韻律,它區別於陝北剪紙的純樸渾厚,又區別於江浙一帶的工細巧整,通過局部或全部大刀闊斧、粗中有細,有時取誇張,幻想的手法,形成粗獷稚拙、渾樸奇幻的藝術,使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經久不衰,魅力無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