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姓起源
“鎮”氏,出自女真族,祖先原居於漠北,公元840年遷至天山,唐稱“回鶻”,宋遼稱“畏兀兒”,別名“九姓”,之後,族中一人游遍天下,漢名為“鎮海”,途中結識鐵木真,與鐵木真為生死之交,並為開國元勛,受封百戶,因居於蒙古克烈部,去其本姓,姓於克烈,意為黑色的高傲羽翼,後賜金虎符,珍珠旗,官拜宰相,後立下戰功無數,賜屯堡,名為“鎮海城”,圖騰海東青,後女真“王汗”與蒙古“成吉思汗”反目,遂隨軍出征,俘金朝公主,即以賜婚,後因朝中政變,被污衊身亡,舉家牽連,險被滅族,後人部分南遷,流傳於世。
鎮海(1160—1251年),為蒙古汗國大臣,克烈氏,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克烈部與蒙古部分裂後,歸依鐵木真,任扯兒必,隨從統一蒙古各部,有勇略,善騎射。開喜二年(1206年),蒙古汗國建立時,受封百戶長,為執掌農業、手工業的重任,受命領所俘漢民萬人於鄂爾河流域屯田,建鎮海城,並掌洪州諸種工匠事宜。窩闊台汗三年(1231年),受封右丞相,信仰景教,精通畏兀兒文,執掌中書省的畏兀兒文字行文,八年(1239年)分封功臣時,受賜恩州一千戶,世食其賦……。
歷史
過去的《百家姓》中找不到鎮氏此姓,只有“康熙字典”鎮字條目中載:“唯有湖北松滋有此姓”。據說出了舉人鎮美錦(松滋第四世祖)以後,才把“鎮”字列入《萬姓譜》的。鎮氏家族在過去由於人少,加上經濟貧窮,歷代多次遷移等原因,對於家族的起源、演變和發展一直沒有較詳細的文字記載,也無家譜可查(松滋和鹹寧各自有譜),只是先輩一直在向後輩述說:“我們是女真族,是金人,所以姓金真,即鎮姓。鎮氏是洪武三年( 1363年)由四川巴縣娥眉山大栗樹遷來松滋,遠祖有谷璽公、谷玉公兩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富民強,鎮姓家族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走向全國各地,並有一批有志之士為國家建設工作在各條戰線上。但每當涉及到姓名之時,國人無不驚曰“尚有此姓”,殊不知不但鎮姓確有,且還有一個族別的問題需要求證(鎮姓一直在民族欄中稱“漢“,實際應是滿族)。國家馬上就要執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筆者認為,有必要正本清源,了解鎮姓的來源和進行族別的鑑定,將鎮姓來源和族別還其本來面目。
女真,古族名,源於唐黑水 mò hé族,五代時(10世紀)分布在松花江、黑龍江下游,後被契丹阿寶機遷於今遼陽市南,稱偈蘇館(熟女真)。北宋初,以完顏部為核心迅速發展,北宋末(12世紀),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逐遷居中原,從明朝起又向南遷移,在明代分稱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分。明末(17世紀),女真主要部落被努合爾和赤和皇太極統一,成為滿族的主要部分。
阿骨打( 1115年)是女真族完顏部的領袖,統一女真各部後建立金政權,建都金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太宗天河三年(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先後遷都中都(今北京),是統一中國北部的一個王朝,滅興三年(1234年)在蒙古和宋聯合進攻下滅亡。共歷十帝,統治一百二十年,故產生金姓。而金是在統一女真各部的前提下建立的金政權,由此可見,女真族是金人之祖,金人是女真之後,故派出金真姓,且鎮姓就是女真族、金人的後代,其族別應為滿族。
鎮姓分布
鎮姓現分布在湖北省松滋市各鄉鎮(西齋鎮居多)和鹹寧市鹹安區、沙市、枝江、巴東、公安五峰以及江蘇的南通,湖南的石門、澧縣,四川的巫山,上海等地也有少量居住。
清代松滋縣鎮美錦曾經中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