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公元前538年,楚箴尹宜咎築此城。秦建縣、晉置郡於此,隋移治至城西稱濠州,即今臨淮關,該城廢圮。史書載,周代在此設方國鍾離子國,並築鍾離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鍾離,鍾離為楚屬邑。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吳、鍾離邊邑兒童爭桑,致兩家相攻,互有死傷,吳王發兵攻楚,鍾離城又被吳王奪去。越王勾踐滅吳後,鍾離城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滅越,鍾離城又屬楚。秦統一中國後,鍾離城屬九江郡,秦漢時均在此設郡縣。至唐代武德年間移至城西今臨淮鎮,故城遂廢。
文物遺存
鍾離城自建至棄,沿用時間長達1200多年。現城址保存尚好,鍾離城原有四方形夯土城牆,南北長約380米,東西寬約360米。夯土城牆歷經千年風雨和農業耕作,今已頹成土壠,城垣基部寬18米,頂寬6米,城垣殘高3至5米,城四角高5米。東南西北4個城門缺口和部分護城河依然可見,城牆由黃土夯築,厚30厘米。城內外遍布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文化堆積 。
文物保護
1981年9月8日,鍾離城遺址被安徽省列為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