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鍾明光(1881—1915),字達權,廣東興寧縣龍田鎮高陂日塘村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家境貧苦,父親早年辭世,由母親撫養。其母謹記鍾明光先父經史不可不讀的遺訓,竭力讓鍾明光求學。鍾明光入學後,勤奮讀書,手不釋卷,寒暑不敢問,晨夕不敢離,不虛度歲月。課餘之暇,喜讀古代英雄俠士傳記,對《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王的事跡常掩卷嘆息。時值饑荒,家境貧窘,只得棄學作小販,足跡遍於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暗殺行動
二十世紀初,鍾明光離鄉前往東南亞謀生,在馬來亞霹靂州當礦工。時值祖國內憂外患,鍾明光毅然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並加入中國同盟會,以拯救國家危亡為己願。革命黨人溫生才刺殺孚琦英勇壯烈犧牲的事跡曾轟動國內外同胞。鍾明光深受英烈事跡感染,常表示願以溫生才烈士為榜樣,乾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辛亥革命後,南北議和告成,鍾明光痛惜革命不徹底,深恨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民國二年(1913年),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興起,鍾明光立即返回國內,參加反袁鬥爭,抵達香港時聽說二次革命已經夭折,鍾明光只好先潛回家鄉,認識到國之不立,何以家為,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便又離開年邁的母親和妻子兒女,重返東南亞。二次革命後,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建中華革命黨,領導國內外同胞武裝討伐袁世凱。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西方列強無暇東顧,袁世凱趁機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二十一條》,以換取日本帝國主義對其復辟帝制的支持,引起舉國上下的群起反對。鍾明光深恨袁世凱賣國及暴虐,發誓與袁世凱不共戴天,決心弔民伐罪,拯救同胞於水火之中。當鍾明光獲悉孫中山先生也在粵港發動討袁時,立即回香港待命。袁世凱在廣東的爪牙龍濟光喪心病狂,率黨羽提燈慶祝日本亡我中國的《二十一條》。鍾明光對龍濟光這等敗類恨之入骨,表示:“非先殺龍賊,無以示儆。”適值鄧仲元奉命討伐袁世凱,先後發動潮州、惠州等地的武裝起義,均告失敗,便決心採取暗殺龍濟光的計畫。鍾明光經人介紹,參加暗殺團,肩負暗殺龍濟光的任務。鍾明光扮作小販,在龍濟光出入的必經之地,擺一個流動水果攤,尋機暗殺。為了隱藏,將炸彈製成秤錘型。鍾明光與暗殺團同志交結桃園,情同骨肉,誓誅國賊,拯民水火,抱定犧牲決心,義無反顧。龍濟光在廣東無惡不作,自知革命黨人要索取其性命時,處處堤防,深居簡出,鍾明光很難找到暗殺的機會。為了設伏,鍾明光艱苦備嘗,風雨無阻的等待時機。在此期間,鍾明光除寫五首自輓詩以自勉外,還給親人寫了五封絕筆書以表其志,表示願以頸血濺敵人於五步之內,以期達到振臂一呼,必雲合而回響的目的。鍾明光捨身報國的崇高精神,躍然紙上,慷慨激昂,催人淚下。民國四年(1915年)7月17日,龍濟光前往天平街其兄龍覲光寓宅,鍾明光在積厚坊附近,見龍濟光所乘轎子經過,立即擲出所帶炸彈,當場炸死其衛兵17人,炸傷多人,龍濟光被炸傷左腳,鍾明光不幸被捕。次日,獄吏告知鍾明光將被處死。鍾明光聽後大笑說:“死何足惜,只要炸了龍賊,吾死無撼矣。”1915年7月18日,鍾明光從容就義,時年34歲,犧牲後安葬於廣州黃花崗(原名紅花崗,後改為黃花崗),為紅花崗四烈士之一。鍾明光誅鋤龍濟光雖然未成,但其成仁壯舉,震動國內外同胞。袁世凱成為舉國上下的眾矢之的,其廣東的爪牙龍濟光亦成驚弓之鳥。民國五年(1916年),袁世凱暴死,龍濟光外逃。民國七年(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領導護法運動,林森等人發起募款增修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時,兼修紅花崗溫生才、林冠慈、陳敬岳、鍾明光四烈士墓園,即紅花崗四烈士陵園,供人民永遠仰瞻和紀念。有人題寫黃花崗四烈士墓誌聯云:生經白刃頭方貴,死葬黃花骨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