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坯加熱

鍛坯加熱

鍛坯加熱是對金屬件熱態鍛造前的重要工序。將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後使其塑性提高,變性抗力減小。

鍛坯加熱

正文

鍛坯加熱熱態鍛造前的重要工序。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塑性提高,變性抗力減小。圖為含碳0.45%的碳素鋼和含鎳、鉻、鎢的合金鋼的高溫強度變化曲線。根據曲線可知,金屬隨著溫度提高而強度降低。
加熱溫度 鍛坯一般加熱到金屬的允許始鍛溫度。為保證里外溫度均勻,鍛坯表面加熱到所需溫度後還應保溫一定時間。保溫時間與金屬的導熱係數、鍛坯的截面尺寸和在爐內的放置狀態有關。冷坯料加熱的升溫速度不宜太高,以防止表層與心部之間出現過大的溫差和在心部出現大的熱應力。心部熱應力容易引起裂紋。常用的測溫儀表有測爐溫的熱電偶,測金屬表面溫度的光學高溫計
加熱方法 古代鍛造是用明火直接加熱鍛坯。現代鍛坯加熱使用各種燃煤、燃油、燃氣和電熱式的工業爐,包括間歇式的室式爐台車式爐電阻爐感應爐連續式爐。感應爐具有加熱速度快、溫度均勻、占地小、便於自動控制等優點,已廣泛套用於中、小模鍛件生產線中。鍛坯加熱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必須提高工業爐的熱效率,改進加熱的管理和操作。
在高溫下,鋼中的鐵與爐氣中的氧化合,形成 FeO、Fe3O4、Fe2O3等氧化物,稱為氧化皮。氧化皮的產生會增加金屬的耗損。一般間歇式火焰加熱爐的氧化燒損率為2~3%,感應加熱小於 0.5%。此外,氧化皮還會加劇模具的磨損,降低鍛件精度和導致表面粗糙,從而加大機械加工的加工餘量,增加了材料消耗。氧化皮還阻礙熱的傳導,延長加熱時間,影響爐底壽命和工業爐的機械化作業。氧化除產生氧化皮外,還會減少鋼的表層碳含量,形成脫碳層,降低鍛件表層的硬度強度。氧化皮的產生更不利於精密鍛造。為避免或減少氧化引起的各種問題和損失,20世紀以來人們對鍛坯少無氧化加熱作了許多研究,研究成果已用於工業生產。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