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藏
戰國—西漢(公元前475-公元25年)
通高34.4厘米、長58.1厘米 重13.3公斤
1963年陝西興平豆馬村出土
銅犀尊為相當寫實的犀牛形象,頭部有雙角,耳小;足為三瓣蹄;眼睛以藍料鑲嵌,閃爍有光;尾夾於股間。犀牛頭部右側口邊有細管狀的流,器口開於背部,橢圓形,上覆素麵活動銅蓋,可以啟閉。犀牛軀體不同部位施加各類花紋,以形成相異的質感。犀身主要部分遍飾精細的嵌金流雲紋,華美的紋飾既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又有助於表現犀皮粗糙厚重的質感,使紋飾與造型得到完美的結合。與商代的小臣艅犀尊相比,明顯地表現出製作時期的藝術工匠在寫實能力方面的巨大進步。
尊為古代酒器,也是祭祀禮儀中的重器,常以各類鳥獸作為造型,且形態傳神逼真,最能反映當時的工藝美術理念。犀這種動物,在今天的中國大地上久已消失,但在幾千年以前,卻是古人最為熟悉的大獸之一,曾廣泛生活於黃河以南的地區,吳楚等國,更是以犀甲裝備自己的精兵。該犀造型即現代動物學分類中的蘇門犀。
該器對犀牛形象的刻畫極其逼真,肌體富於力感。在裝飾技法上,採用錯金銀技術,遍布華麗的錯金銀雲紋,金、銀、銅三色交相輝映。然而,這件器物的鑄造年代,卻有戰國、秦、西漢三種看法。憨態可掬的犀牛昂首而望,似乎正在企盼專家們為它的年齡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錯金銀工藝在青銅飾件上的使用,始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戰國,西漢以後逐漸走向衰落。此種裝飾工藝通稱為“金銀錯”,又稱“錯金銀”。錯金銀工藝包括鑲嵌和錯兩種技術,鑲是把東西嵌進去或是在外圍加邊,嵌是把東西鑲在空隙里,“錯”即用靨石加以磨錯使之光平,其工藝可謂精密細緻。
考古發現證明,犀牛曾廣泛生活在中國古代中南部地區。中國古代不僅有十分珍稀的野生犀牛,而且有豐富多彩的犀牛文化。犀牛皮質堅韌,春秋戰國時期被用於製作盔甲。作為一種重要的軍需,需求量非常巨大,因而導致大量的犀牛被捕殺,漢代開始業已只能從國外進口犀角了,進入唐宋,犀牛在中國已基本絕跡,明清時代的人已不知犀為何物,而現在的中國人只能在動物園偶而看到犀牛了。
相關詞條
-
國博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由於銅犀尊的造型十分形象逼真,專家推斷,造器者一定見過犀牛。 因此,西漢時期,銅犀尊的製造者一定是按照真正的犀牛形象來做器的。 古人認為犀牛是靈獸,可治...
簡介 文化追溯 -
金銀錯
金銀錯是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也稱“錯金銀”。金銀錯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
簡介 什麼叫“錯” 裝飾手法 裝飾題材和內容 器類及其代表作品 -
錯金銀
金銀錯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一項精細工藝,但它出現比較晚,...
金銀錯 什麼叫“錯” 金銀錯工藝的裝飾手法 -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1963年陝西省興平縣出土高34.1厘米、長58.1厘米中國古代做成動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時期銅器中的牛尊、象尊、豕尊等,周代銅器中的駒尊、兔尊、鴨...
文物簡介 專家鑑定 -
蘇門犀
蘇門犀又叫蘇門達臘犀,亞洲雙角犀。原來在印度,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都有分布,但現在僅剩蘇門達臘,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中有少量殘存,大約有幾百隻。
簡介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棲息地 保護措施 -
犧尊
犧尊是指犧牛造型的盛酒器。犧尊多見於春秋戰國和商周時期。中國陝西和山西等處曾出土過多件犧尊。
釋名 製造工藝 出土記錄 其他尊器 -
中國工藝美術圖典
斛鎏金鳥獸紋銅尊鎏金銅鍪翔鷺銜魚紋銅鼓錯金“陽陵”虎符銅車馬金銀錯狩獵紋...龍紋銅觥?饕餮紋銅尊龍虎紋銅尊四羊紋銅尊銅?尊銅象尊小臣?銅犀尊銅?尊銅...龍紋?鼎犧鼎升鼎錯金夔紋銅豆銅犧尊錯銀變形龍紋銅尊蓮鶴銅方壺龍鳳紋獸耳銅壺...
作品目錄 -
中國造型藝術辭典
饕餮紋釜饕餮紋瓿孤竹罍禺方鼎禺卣小臣艅犀尊人面鋮鳳柱斝龍紋觥三孔有銎鋮虁...蓋壺聯珠紋卣鳳紋尊雲紋鐃蜷體虁紋罍太保鳥卣直紋簋成王方鼎班簋饕餮紋甗鳥紋...虢季子白盤琱生簋虁紋方鼎散氏盤憀生盨雲紋犧尊螭虎紋鏡象首獸紋簋侯母壺垂鱗...
書籍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