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紐約時報》:一個連好萊塢做夢都想不出的真實故事,一個震驚美國的真實事件。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出版家周刊》、《洛杉礬時報》連續10周暢銷圖書,榮登德國亞馬遜、《明鏡周刊》暢銷書排行榜,榮登英國《泰晤士報》、樂購圖書、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榮登法國《自由報》、《快報》、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一本溫潤肺腑,讓全球動容的書!當你回味往事,這必定是你一生中聽到的最令人震撼的事件。
——美國亞馬遜
作者簡介
范·雷恩一家:道恩、蘇絲、麗莎、肯尼、馬克,道恩和蘇絲於三十年前結婚,目前定居於密西根州的大急流城,常年主持面向青少年的露營活動。麗莎目前在攻讀理療師的課程。肯尼在南加利福尼亞州工作。馬克最近結婚並定居在底特律市。失去蘿拉給全家帶來無法彌補的悲傷,但他們仍繼續執著地為當地教會和社區貢獻力量。
目錄
序言
身份交換
2006年4月26日
重症監護室
理解新的現實
等待
痛苦中的一絲慰藉
從韋恩堡到悉尼的每一個角落
第一個里程碑
生日快樂,惠特妮
轉危為安
生命的歡慶
媒體評論
當人生遭遇罕見的起落,正直、脆弱、迷失、希望、信仰和愛無不千迴百折。——美國亞馬遜 儘管我已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它的真實依然令人無限震驚。——R J麥克納利(哈佛大學教授) 兩個家庭共同承擔起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相偕走過了這段最艱難的道路。——《今日美國》 兩個家庭合力來面對這個“錯誤”事件的寬容與勇氣,令人無限動容。——《衛報》(英國) 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人熱切地關注著這樁震撼人心的事件,被上帝的愛和力量深深感染。——《自由報》(法國) 這個罕見的悲傷事件,無論從哪個角度哪個方面去看,都令人心碎。——《紐約時報》
書摘插圖
身份交換
考琳·塞瑞克猛然被一陣電話鈴聲驚醒,她迷迷糊糊地伸手去摸索床頭柜上的鬧鐘。這是5月30日,星期三的凌晨兩點。拿起電話,她立即聽出了那個男人的聲音,對方自稱是格蘭特縣驗屍官。五個星期前,正是同一個聲音帶來了她十八歲的女兒惠特妮在意外事故中喪生的慘痛訊息。惠特妮就讀的泰勒大學的三位校友以及一位工作人員也不幸在這次意外中喪生。而湊巧的是,那也是一個午夜來電。為什麼驗屍官會深更半夜再次致電給我呢?考琳很是懷疑。
“本縣牧師正在監聽這個電話。”驗屍官告訴考琳。接下來,他問了一個令考琳覺得十分奇怪的問題:“您是一個人嗎?”
“什麼?喔,我不是一個人在家,女兒卡麗和我待在一起。”
“那您能請她一起來聽一下嗎?”
如果考琳不那么睏倦,也許她會反問,為什麼要問她是否獨自在家,為什麼非要挑這么不恰當的時間來電話。但她沒有這么做。她的身體是清醒的,頭腦卻依然一片混沌。考琳從床上爬起來,穿過走廊來到卡麗的房間,把卡麗叫醒:“你聽一下這個電話,我下樓去拿另外一個分機,別掛掉。”
考琳把無線電話扔在卡麗床上時,卡麗似乎剛剛從熟睡中醒來。“什麼?你要我做什麼?為什麼?”卡麗追問著,但考琳已向樓下走去。半夢半醒間,驚慌失措的卡麗把電話聽筒放到耳邊。她媽媽要求對方再次表明身份。卡麗聽到對方自稱是驗屍官,那一瞬間,胃擰成了一團。
“我們發現,目前留院治療的事故倖存者蘿拉·范·雷恩並不是真正的蘿拉。今晚早些時候,我們已經通過她的牙醫記錄證實了這一點。”驗屍官說。
卡麗在樓上聽著,考琳也在樓下傾聽。她們誰也沒說一個字,似乎頭腦已經無法思考並理解剛剛聽到的內容。接著驗屍官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我們有理由相信,您的女兒依然活著。”
“不,不,這絕對不可能。我們已經埋葬了她。”考琳還沒緩過神來,她覺得驗屍官似乎在暗示,當惠特妮被放進棺材時,她還活著,全家人把她給活埋了。這個念頭讓考琳驚恐萬分。驗屍官很快澄清了自己的意思:“我們有理由相信,那個被認為是蘿拉·范·雷恩的女孩,其實是您的女兒惠特妮·塞瑞克。”
一聽到驗屍官說蘿拉可能是惠特妮,卡麗立即扔下電話,閃電般飛奔下樓。“不,不,不!”她尖叫著,“掛掉電話,媽媽,立即掛掉!我不相信有人會開這么殘忍的玩笑。這是我聽過的最糟糕的事。”
“您剛才說什麼?”考琳問驗屍官。她幾乎無法聽清他的回答。
“媽媽,聽我說!”卡麗大叫,“那個女孩絕對是蘿拉。她父母和男朋友已經在她床邊陪伴了五個星期。整整五星期啊!如果她不是蘿拉,他們會都沒發覺?我很多朋友都去看望過她,凱莉也去了。媽媽,難道我的室友會對這么明顯的事視而不見?惠特妮和蘿拉一點也不像。為什麼有人要這樣惡作劇?”卡麗開始哭泣。“媽媽,掛掉電話,掛掉它,掛掉它!”
最終,考琳對驗屍官說:“我能晚點給您回電嗎?我需要一點時間,冷靜地思考一下。”
考琳的要求似乎讓驗屍官有些為難。“塞瑞克太太,這是件很嚴肅的事。請您帶著女兒的牙醫記錄,儘快趕到位於大急流城的醫院,好讓我們完成身份鑑定。”
“我能理解。能給我您的電話號碼嗎?”
“塞瑞克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