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
形態特徵
此對盤為敞口,淺弧壁,圈足,底畫琺瑯彩折枝天生作款,銅胎沉重,口沿與足底鏨金,盤內口沿以黃、綠、藍彩繪製孔雀羽毛作裝飾,盤心畫白地遠山近水、亭台樓閣、拱橋寶塔、魚船行旅等,筆致精細,仿佛將中國山水畫的題材盡收其中,盤外壁畫黃地纏枝花卉紋,是清代出口銅胎畫琺瑯的代表作品。"折枝天竺"圖案款。
銅胎畫琺瑯山水圖案盤是一個歷史文物,清代的物品,有珍藏意義,直徑15·8厘米,淺弧壁,圈足,底畫琺瑯彩折枝天生作款,銅胎沉重,口沿與足底鏨金,盤內口沿以黃、綠、藍彩繪製孔雀羽毛作裝飾。
此對盤為敞口,淺弧壁,圈足,底畫琺瑯彩折枝天生作款,銅胎沉重,口沿與足底鏨金,盤內口沿以黃、綠、藍彩繪製孔雀羽毛作裝飾,盤心畫白地遠山近水、亭台樓閣、拱橋寶塔、魚船行旅等,筆致精細,仿佛將中國山水畫的題材盡收其中,盤外壁畫黃地纏枝花卉紋,是清代出口銅胎畫琺瑯的代表作品。"折枝天竺"圖案款。
金屬胎琺瑯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瑯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依據金...
文物簡介 文物保護 製作工藝 法器分類 掐絲琺瑯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是在已燒好的素胎上塗彩料作底,在底色上加繪紋飾,再經爐火燒制而成。分為“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兩種。
簡介 傳說 彩瓷特點 繪畫技法 歷史發展琺瑯器:即是以琺瑯為材料裝飾而製成的器物。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是由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譯而來。其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
歷史傳承 材質器型 製作工藝 加工分類 藝術鑑賞畫琺瑯,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畫琺瑯,又稱“洋瓷”。畫琺瑯也有用其他金屬做胎,如:金胎畫琺瑯、銀胎畫琺瑯等。 畫琺瑯的衍生品種有:瓷胎畫琺瑯(即琺...
歷史起源 金屬胎畫琺瑯 瓷胎畫琺瑯 玻璃胎畫琺瑯畫琺瑯器是由用五顏六色的瓷粉 (琺瑯釉)經燒制而成,於清朝康熙年間進行試製階段,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深受瓷器迷得喜愛與推崇。
簡介 介紹琺瑯,又稱"佛郎""法藍"",其實又稱景泰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瑯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
名稱來源 成分 金屬胎琺瑯器分類 收藏 琺瑯工藝的製作分類琺瑯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琺瑯釉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瑯釉則叫琺瑯彩。
解釋 由來 製作 主要特徵 鑑定要點杯之蓋面繪桃實、水仙、芙蓉,邊緣黃地轉枝紋中飾各種壽字;杯腹有四開光,內繪飾不同的傳統山水。盤中央的杯座以五隻蝙蝠圍繞著凹處的卍壽團紋,盤心畫各種折枝花...
基本資料 器物簡介 紋飾之美 器物功用 琺瑯器注琺瑯彩,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手法,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瑯”,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琺瑯彩始創於清代康熙晚期,是引進國外...
琺瑯彩簡介 各朝代琺瑯彩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