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盆山摩岩石刻
簡介明代廣西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自景泰元年(1450年)開始,歷時120餘年。 為鎮壓古田農民起義,明王朝曾進行過16次大規模的“征剿”。 一場堅持數十年的古田農民起義被血腥鎮壓下去了。
銅盆山摩岩石刻,位於廣西鹿寨縣中渡鎮洛江河畔的舊縣村旁。為明朝萬曆二年(公元157年)刻立。簡介
明代廣西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自景泰元年(1450年)開始,歷時120餘年。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爆發了古田壯、瑤農民起義,其主要領袖覃萬賢(瑤族)、韋銀豹(壯族)及其父韋朝威、其叔韋朝猛,率義軍戰鬥於桂北、桂中一帶,與八寨壯族農民起義、大藤峽瑤族農民起義遙相呼應,互為犄角,抗擊明朝統治者。義軍驅逐縣官,占領縣城,揮師北進,奔襲桂林,夜襲蕃司庫,殺死署印參政黎民衷,曾直抵布政司和靖江王府……義軍聲威大振,應者如雲。為鎮壓古田農民起義,明王朝曾進行過16次大規模的“征剿”。慶隆三年(1569年),調集湖南、浙江、福建、廣西14萬大軍圍攻古田。由於力量懸殊,義軍敗退,堅守於鳳凰山區。鳳凰山失守後,在米垌潮水一帶,與官軍作最後決戰。官軍大征古田,義軍犧牲7460餘人,無辜百姓被抓走者不計其數。一場堅持數十年的古田農民起義被血腥鎮壓下去了。明朝總兵俞大猷及部下參將王世科、馬良江、黃應甲鎮壓了古田農民起義後,在舊縣(時為洛容縣縣治所在地)為自己歌功頌德,立碑紀功,吹噓自己為“一方保障”、黎民救星。其實,劊子手沾滿的是成千上萬農民起義將士的鮮血,用成千上萬義軍將士的屍骨壘建了自己的升官樓!“征剿”經過,在壁上的“一方保障”、《平蠻碑記》中皆有詳述。至今讀來,猶見血淚斑斑,猶覺腥風慘慘!而中渡一塊明朝統治者的“紀功碑”——巨型“京觀石”,立於萬曆三年四月,刊刻著“斬首級五百一十餘頭”的血腥文字。可見明朝統治階級鎮壓壯、瑤農民起義軍戰鬥之慘烈,屠殺壯、瑤農民起義軍將士手段之殘忍!這些碑刻,雖歷經了多少世紀的風風雨雨,卻仍給後人留下了劊子手們罪惡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