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質
中文名稱:銅片
英文名稱:Copper sheet
CAS號:7440-50-8
分子式:Cu
分子量:63.55
等級:5N
MDL號:MFCD00010965
EC號:231-159-6
性狀描述
紅棕色有光澤具延展性的金屬,粉狀的為淺玫瑰紅色粉末;露置空氣中色變暗,在濕空氣中表面形成綠色的鹼式碳酸鹽,易溶於稀硝酸和熱濃硫酸,溶於熱濃的氫溴酸,緩慢溶於冷鹽酸、稀硫酸和氨水;能與乙酸或其他有機酸反應
物理參數
密度:8.94g/mL(25℃)(lit.)
熔點:1083.4℃(lit.)
沸點:2567℃(lit.)
用途說明
還原劑;銅鹽製備;催化劑(粉狀);合金;電鍍
貯藏運輸
密封乾燥保存
危險說明
危險代碼:F
危險等級:11
安全等級:16
聯合國編號:UN3089
銅片
拼音:tóng piàn
1.銅鏡。
2.銅元。
銅鏡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說文》中說:“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適用優於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製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麵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鏡以秦為最古,然而秦鏡流傳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傳世的都不可得到。因為古代,死人用鏡贈於殮者,即用鏡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時代沿襲成為風氣.因此古代的名鏡大多入土。可是古鏡銅質好的,入土多年,都不會失去其良美的質地。因此幾千年後,仍可以看到古人的偉器。
銅元
中國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俗稱銅板。是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銅元誕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它的誕生,標誌著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翻砂鑄造進入了先進的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