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危機

銀髮危機

銀髮危機,即養老危機,隨著人類物資生活和健康醫療水平的不斷改善,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似乎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個主要服務於“老人和準老人”群體的社會。

簡介

銀髮危機銀髮危機

按照國際慣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即為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但它同時,也引發了老年人如何妥善地被贍養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即形成銀髮危機。

社會背景

中國現在面臨的一個比金融危機更為嚴峻的課題,是所謂的“銀髮危機”。

1949年,建國之初,百廢待興,我國提出了當時的人口政策——“人多力量大”,於是當時的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英雄母親”,更多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蓬勃誕生。待這個勢頭髮展到70年代末,人口的巨大負擔顯現的時候,我國施行了歷史上第二個重要的人口政策——“計畫生育”。現在正在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一批人正是計畫生育政策下的首批獨生子女,而就在此時,當年大批誕生的那些“接班人”們正在大批地走入人生的黃昏。

在以上兩個重要人口政策的交替作用下,當今的中國已經形成了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人口結構。這絕不是不是危言聳聽,通過一組最直觀數據可以看出我們面臨問題的嚴重——1980年,我國是22個勞動力養一位老人;而到了2020年,我們只能由1.7個勞動力養一位老人。同時,我們還面臨著一個“幸福的煩惱”——活得越來越長久。1949年,中國的人均壽命是35.73歲;而在2008年,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3歲。

相關原因

家庭模式的改變

銀髮危機銀髮危機

除了對長壽態度的轉變外,另一項備受時代考驗的傳統觀念就是家庭。曾幾何時,大家族、人丁興旺、四世同堂這些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家庭模式已經變成了我們只能在歷史劇里看到的畫面。伴隨著計畫生育政策的延續和人們經濟意識、社會意識及人生價值觀的轉變,我們的家庭結構正在不斷地縮小,甚至湧現出大量單身家庭和丁克家庭
單身家庭的成因
由中國社科院發表的報告指出,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後,出生嬰兒中男多女少,導致性別比嚴重失衡。專家指出,到2020年,全國單身男性將比女性人口多出3,000萬;而在正常的婚配情況下,90年代後出生的男性,也將有超過10%的人不得不過上獨身生活。
與此同時,另一項數據卻顯示,我國當前正值適婚年齡的女性卻面臨“結婚難”的處境。一方面,90年代以前的出生性別別與現在剛好相反,為女多男少。另一方面,隨著現代女性知識水平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她們的獨立意識和能力都在逐漸加強。“不再作為男性的附屬品”、“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是當今都市女性的普遍共識。有調查表明,與男性看齊甚至超越的社會角色,也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難以找到條件相當的伴侶。據社會學家測算,一位30歲的女研究生,若按傳統標準擇偶,其選擇面只有0.2%;而在不計較年齡、學歷、婚喪離異等情況下,選擇面也只能擴大到18%.但問題在於,男強女弱的傳統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讓絕大多數男性難以接受比自己優秀的女性。
丁克家庭的成因
丁克”一詞為英文“DoubleIncomeandNoKids”的縮寫DINK,意即雙收入、無子女的家庭結構。如今這種家庭結構模式正如雨後春筍般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成倍增長。
造成丁克家庭不斷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惡化使許多人的身體素質降低,男性及女性的生育機能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自我價值和生存的質量,對以往養兒育女的目的和意義產生了質疑。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丁克家庭數量已經突破了一百萬。而根據專業調研機構零點公司的調查,超過10%的育齡夫婦主動表示將選擇不育。
無論是單身家庭、丁克家庭,還是最為普遍的“421”家庭,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結構模式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一個信號:“養兒防老”已經不合時宜。未來養老只能靠自己!
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口

銀髮危機銀髮危機

雖然我們已經看到,通脹壓力、家庭模式和投資風險都是我們無法避免或者改變的事實。但大部分人仍會抱著最後的僥倖心理:“只要踏踏實實地工作,將來起碼還有社會福利可以依靠吧!”確實,現在在職的我們每月都必須繳付薪資的一定比例納入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險金,為的就是日後可以按照國家政策享受到退休後的福利。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地了解和計算過自己將可以從社保中領取到的養老金額是多少呢?
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養老保長制度規定,凡納入社保統籌範圍的參保人在退休年齡後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與繳費年限的長短、繳費基數的高低、退休時間的早晚直接掛鈎。

危機盤點

沉重的醫療開支
除了日常的生活開支以外,幸福晚年生活的另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健康。能否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決定我們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機能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退化和病變,這就使醫療成為了老年生活的必然組成部分;各種醫療保健開支也成為了老年人不得不承受的沉重負擔。
據衛生部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市老齡人中有2/3的人受到各種疾病的困擾,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人還在不同程度上患有超過2~3種慢性疾病及伴隨的併發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猝死、風濕病和其它退行性疾病等老年常見慢性病往往因為治療時間長、治療頻率高而給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壓力——
目前,我國每年總數約5,000億的個人醫療費用支出當中,老齡人醫療費所占的比例已達到了80%;
平均每位老齡人的年均醫療消費約為2,700元,超過了全國人口平均數字的3倍。

綜上所言,長壽和健康既是我們未來老年生活中最基本的兩大需求和目標,同時也正是養老危機的根源。長壽卻無所依該怎么辦?養老生活的費用被醫療開支占去大部分的話又該怎么辦?當我們準備進行退休養老規劃的時候,就應該從這兩個問題出發,確保自己在有足夠的老年醫療保健儲備的同時,還有足夠、穩定的生活費用來源。

解決措施

實現我國養老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建立合理的責任分擔機制。一方面,劃清和明確國家、企業與個人在社會養老中職責。政府加大對養老事業的資金投入,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規;企業要建立完善的職工養老制度,承擔繳費、管理職責;個人作為風險的承擔人,理應積極繳費。另一方面,要界定政府與市場在社會養老保障中的作用範圍。在提高政府保障效率、維護社會公平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在純公共品提供方面的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