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針灸用針。
【名言警句】
巧手難使兩銀針。
銀針或銀釵驗毒的方法,產生大約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所以說這是一種老方法、老傳說。按照現代醫學理論分析,這種驗毒方法雖不能說完全不符合科學,但可以斷言其局限性很大。
銀針等銀質物件遇某些東西後馬上變黑,主要見於銀與硫化物相互的作用。硫化物可以在銀器表面形成暗色的硫化銀,使銀針等看起來變黑。這與“毒素”的作用無關。因此說,只要遇到含有很多硫的物質,無論這種物質是否有毒,銀針插入其後都會變黑。而相反,一些劇毒物質,如砒霜、氰化鉀、氰化鈉等,由於不含硫,用銀針檢驗就不會發生變黑的情形。
在民間,銀器能驗毒的說法廣為流傳。早在宋代著名法醫學家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就有用銀針驗屍的記載。時至今日,還有些人常用銀筷子來檢驗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著銀器能驗毒的傳統觀念,這也被當時法醫檢驗引為準繩。銀器果真能驗毒嗎?
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劇毒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產技術落後,致使砒霜里都含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與銀接觸,就可起化學反應,使銀針的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到了現代,生產砒霜的技術比古代要進步得多,提煉很純淨,不再含有硫和硫化物。銀金屬化學性質很穩定,在通常的條件下不會與砒霜起反應。
可見,古人用銀器驗毒是受到歷史與科學限制的緣故。有的物品並不含毒,但卻含許多硫,比如雞蛋黃,銀針插進去也會變黑。相反,有些是很毒的物品,但卻不含硫,比如毒蕈、亞硝酸鹽、農藥、毒鼠藥、氰化物等,銀針與它們接觸,也不會出現黑色反應。因此,銀針不能鑑別毒物,更不能用來作為驗毒的工具。
銀雖不能驗毒,然而卻能消毒。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萬分之一毫克的銀離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細菌致死。其原理是,銀在水中可形成帶正電荷的離子,能吸附水中細菌,並逐步進入細菌體內,使它的催化劑—脢系統封閉、失活,使細菌失去代謝能力而死亡。所以,用銀作碗、筷使用於日常生活中仍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