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據傳原寺始建於明朝末葉,系一中國古典式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禮拜大殿有前廈後室。殿堂門窗為紅松木,雕刻工藝精美。南北廂房布置得體。“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毀。1981年8月重建。新建寺面積為2074平方米,分上下兩層。禮拜大殿設於樓上,呈正方形,長寬各21米,宏偉壯麗。中部有綠色瓷磚飾面的4根方柱,殿頂為直徑9.5米的巨型穹頂。穹頂底部與方柱之間為一段圓柱體的鼓座,上開24扇高窗,寬敞明亮,視野開闊。穹頂正中高懸月形燈,跨地面22米,高聳入雲。下層為小禮拜殿、男女沐浴室、會客室、宿舍等。其間有迴廊相連,自成一體。整個建築典雅華美,莊重宏偉,呈現出典型的阿拉伯建築特色。
建築格局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是一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築,重建於1981年,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系畢業的回族建築設計師姚復興主持設計。位於銀川市城區東南角,是銀川市回族民眾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傳統節日時,成百上千的穆斯林會聚於此,朝聖禮拜。
南關清真大寺始建年代較為久遠。明朝末年,原寺地址在銀川南關外“拱北”亭,規模較小。1916年將寺址遷入南關內,建成一座具有古典風格的大寺。60年代寺院在動亂中被毀殆盡。1981年廣大穆斯林募資在今址重建。
重建的南關清真大寺主殿建築高26米,坐西朝東,寺院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殿為圓形拱頂兩層,上層是大殿、陽台,方形大禮拜殿可容納1300多人做禮拜。下層有寬敞的沐浴室、小禮拜殿、女禮拜殿、阿拉伯語學校、 阿訇臥室、辦公室、會客室等,皆以迴廊相連。樓頂正中聳立著一大四小的綠色穹隆裝飾,大的居於中央,直徑9米,頂端高懸新月,小的直徑3米,分布在樓頂四角,遠眺,綠色圓頂閃閃發光,十分壯麗。主樓前有通向上層的階梯,兩側種植花圃。殿前中部為一座直徑15米的噴水池,四周花木扶疏,兩邊各建有30米高的“宣禮塔”。寺院內還種植了許多珍貴的松柏和各種樹木、花卉。整個建築布局嚴整,結構緊湊,規模宏偉。
南關清真大寺以其別具一格、典雅莊重的特點,以及濃郁的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成為自治區重點對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遊景觀之一。有9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領導、使者、友人來訪。許多海外穆斯林亦到此參觀做禮拜。
迄今,南關清真大寺在貫徹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對外友好交流等方面,發揮了它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