鈸帽
清代的鈸形官帽。清葉紹袁《啟禎記聞錄》卷六:“十二月奉新旨,官民俱衣滿洲服飾,不許用漢製衣服冠巾,由是撫按鎮道,即換鈸帽箭衣。”
相關詞條
-
大鈸
大鈸,圓形(中間突起),銅製。兩面為一付,每面直徑約一尺。大鈸無固定音高,用一線記譜。大鈸聲音宏亮,多用於合奏和戲劇、歌舞的伴奏。在民間鼓樂演奏中常在樂...
鈸的簡介 永昌大鈸 -
小鈸
小鈸,又名小鑔。壯、苗、瑤、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壯語稱斜埃。流行於全國各地。 響銅製,缽形,鈸體較小而厚,鈸面直徑12厘...
歷史簡介 樂器結構 樂器使用 相關樂曲 鼓號隊中作用 -
南豐香鈸
江西曲種。早期是由民間藝人借鑑當地朝山拜廟的香客所唱的“謁仙”形式發展而成,多在逢年過節或大戶人家婚壽喜慶時,手持銅鈸,挨門串戶,演唱彩詞。後逐漸演唱時...
起源 簡介 影響 -
大頂鈸
大頂鈸,打擊樂器的一種。演奏技巧有平擊、悶擊、磨擊、邊擊、交擊和棰擊等。
簡介 特點 用途 -
威風鈸
威風鑼鼓“威風鈸”(也叫“大鑔”),是“威風鑼鼓”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樂器,銅製圓形打擊樂器,形似圓盤,中間隆起的半圓體稱“碗”或“帽”,碗中心鑽孔,系...
-
昌平後牛坊村花鈸大鼓
後牛坊村花鈸大鼓原名為“雷音聖會,子弟花鈸”,百姓俗稱“大鼓會”,屬花鈸中的“文鈸”。據傳,花鈸大鼓是清乾隆年間由一位山西洪洞縣逃荒到後牛坊的老人傳授給...
基本信息 概述 表演形式 主要道具 -
鐃
,兩面為一副(圖56),相擊而發音。鐃與鈸的區別是:鐃面薄而翹,帽小而頂平,帽徑約當 全徑的1/5~1/4;鈸面厚而平,碗大而頂圓,碗徑約當全徑的1/2。故民間將碗大的稱鈸,帽小的稱鐃,大小相同的鐃與鈸,鐃音低於鈸而餘音...
歷史記載 形制變化 演奏方法 用途 樂器發展 -
新型壓電複合換能器及其套用
的製作6.1端帽製作6.2鈸式壓電複合換能器的製作6.3端帽材料的選定6.4...7章鈸式壓電複合換能器的高位移性能7.1位移與端帽形狀參數的關係7.1.1...、退極化等。對於金屬-陶瓷壓電複合換能器,主要圍繞鈸式壓電複合換能器進行研究...
內容簡介 目錄 -
威風鑼鼓
,宜於連擊,在演奏中和大鈸交替呼應,形成鮮明對比。威風鑼鼓中“鑼”的持法有...”的一般性演奏以“擦拍”為主,聲音發“瓮”,摩擦聲很明顯,它與“鈸”洪亮高亢的音色成鮮明對照。在演奏中,鐃跟鈸,鈸不跟鐃,也就是說“鐃”在“鈸”擊...
基本簡介 常見曲目 發展演變 起源歷史 主要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