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巷在宋代時被稱作謝衙,因福建轉運使謝仲規曾在此建宅。年久宅廢,他的後裔在原地建造祠堂,造了一塊匾,上書“金魚世第”。原來,從唐代開始,五品以上官員就有佩戴魚袋的傳統——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大紅)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謝仲規是宋皇祐元年進士,累官福建轉運使,官至三品。他的後代也均是高官,佩戴金魚袋,所以謝衙就被稱作了“金魚巷” 。
巷口曾有座老大光明電影院,在民國18年(1929年)由何集隆等人合資建造,後改名泉州人民電影院。當時市民從上個世紀20年代無聲電影看到上個世紀30年代國產有聲電影,度過了難忘的流金歲月。每當夜幕降臨,人們就從泉州城的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巷口擠滿了來看電影的人,充斥著小商小販叫賣的聲音,既可以喝到四果湯、湯圓,也可以嘗到菜頭酸等泉州經典小吃。
如今電影院已廢,小巷也一度冷清了許多。但因為小巷的五叔公土筍凍、沙茶麵、菜頭酸、湯圓等名小吃聲名遠播,小巷再度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