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村楊老屋

金雞村楊老屋

楊家大山村;隸屬於安徽省懷寧縣洪鋪鎮金雞村委會,行政村,屬於丘陵地貌。楊老屋地處楊家大山腳下坐西向東,江南徽派村落依山背靠而建。

楊氏簡介:

具【辭海】介紹:楊震(?-124年),東漢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字伯起。少好學,博覽群經,當時稱為"關西孔子"。歷任荊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安帝乳母王聖及中常侍樊豐等貪侈驕橫,他多次上疏切諫,被樊豐所誣擺官,自殺。其子孫世代任大官僚,"弘農楊氏"成為東漢有名的世家大族。綜合相關資料得知:楊震出生於公元59年,出身官宦世家,八世祖楊喜、高祖楊敞都曾封侯、拜相,其父楊寶通曉《歐陽尚書》,造詣頗深,為一代宗師。楊震淡泊名利,年輕時多年寓居湖縣(今河南靈寶市豫靈鎮楊家村)及潼關等地。他到東萊出任太守途經昌邑(今山東省巨野東南)時,以前經他舉薦的荊州茂才王密時任昌邑縣令,為答謝楊震的舉薦之恩,趁夜深人靜懷揣10錠黃金到驛館拜見楊震。楊震對王密此舉很是生氣,毅然拒絕。王密四下瞅了瞅說:"夜黑人靜,是不會有人知道的。"楊震義正辭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說沒有人知呢?"說完他生氣地將黃金擲於地上。這就是著名的"四知"故事。

地理位置: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洪鋪鎮金雞村楊家大山以下簡稱(楊老屋)位於中東部長江中下游北岸安慶市西郊16公里處,地理坐標位於緯度30.5經度116.8。距離集鎮2km,所在地距縣城26km,距安慶市區25Km。東與安慶大觀區山口鄉相壤南與大觀區海口鎮比鄰北與月山鎮石境鄉相壤西與江鎮鎮相連。

洪鋪鎮楊老屋楊家大山所在地,在歷史上也是一個非常主要軍事戰略要地,建國前、東面長江河流支水系經過此地。1943年1月,楊家大山、山頂被日寇占領盤踞,修建工事,建碉堡(現今留有痕跡可尋),鎮壓殺戮鄉鄰,洪鋪鎮被侵華日軍洗劫後縱火焚燒,全鎮化為一片灰燼,遭此一劫,洪鋪鎮逐漸衰落,解放以前鄉民文化也遭到敗落不振,新中國成立以後文化逐漸才恢復好轉。由於楊家大山地處兩邊界之地,距離兩縣且城路途相近,加之連線兩縣的公路幹道經過該村,至今仍然是周邊鄉鎮和連線兩縣的重要主幹道。

老屋祖規

《楊氏》祭祖先規;為表示慎忠追遠,體現“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融入宗族一家親,年禧時大都有祭祖的風俗習慣。
祠堂內,年禧時;族人事先對祖堂內清掃乾淨整潔,除塵擦灰,對先人的牌位、整理、位正,一律將宗親世代主牌亮開,有影者一律懸影。按先人習俗,祖宗的影像或牌位、位列整齊。

金雞村楊老屋 金雞村楊老屋

年貢祭、貢桌上擺放果品及各種蒸食、(鯉魚、豬肉、整雞)酒水之類的貢品。配以香爐、紅色蠟燭,午後起,紅燭高燒,板香、青煙繚繞,祭思對先人的莊嚴肅穆敬仰。

楊氏酒樓飲酒文化;自上古流傳至今,現有幾百年傳承歷史。每年除夕之夜祖樓傳統禮規,族內聚齊一桌男丁(10個人),在祖樓神位前陪祖先守歲,聚一桌、族內品行兼徳男丁,“猜拳”喝酒。這種傳統文化習俗,為了傳承親情、族親、表達和睦彰顯在酒席間,體現族人團結一心良好氛圍,維護族人一家親的良好願景。除夕祭祖是在年三十下午17:00分開始,全族人都聚齊到祖堂中庭開始燒紙及黃表,上香,此禮完畢後各自回自小家吃年夜飯。

中夜間11:00分、聚首祖樓、11:30分入席定酒規,參席者喝白糖水一碗,祖制定規,及不得理由退出,違祖制者、即犯祖規,眾者酒席落座,長者尊,其次依輩分年齡就位,落座就位後,首席長者點亮紅燭,吩咐傳首道菜《魚》,桌席首長者端放到祖宗牌位前敬奉,敬祖先、天、地、三杯酒,鞠躬行大禮三拜,完畢入桌開席,也叫“開拳”,“猜拳”喝酒,行酒令。

酒桌分四個(大節目)順序,交叉對拳、勾六、勾三、催乾、按祖制規定必須九個菜系,每道菜上桌前必須喝完一壺酒。即用手指中的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數,兩人出手後,相加後必等於某數,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則算贏家,輸者就得喝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

修路篇:

金雞村楊老屋 金雞村楊老屋

盤龍吾村,人傑地靈。乙未年歲末,呼嘯龍吟 。吾村宗族賢明者,楊氏子孫、訓告諸公,順時應勢,倡修村路。族內叔侄,深明大義,踴躍捐資。夫頭親友,熱心誠意,慷慨解囊。更有客鄉遊子,忠賢、志雲諸位,心繫故鄉,鼎力相幫。眾志成城,吾村之路美矣。行於途,途坦心暢;思其惠,惠及子孫;論其功,功在千秋。飲水思源 ,倡導者、資助者、言贊者,其懿行善舉,令人敬仰。故錄其芳名,立碑記之者也。銘其功,彰其德,顯其志,揚其名,以期百世流芳 。亦冀昭示後人,弘揚善德,共建家鄉,再創輝煌。

由於近代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多年來,傳統本身成為一些人正面負擔,農耕文化也因此受到一些影響。人們說到農耕文化,如果不加以貶斥,也往往帶一點抱歉的意味。金錢利益衝擊著親情,人情淡薄。改革開放30年後,為了展現《楊氏》宗族宗親凝聚力,順應時代潮流,改觀家鄉現實基礎、改變村中間道路面貌,楊氏新一代子孫集資錢財修建通往祖堂中心道路,弘揚“清白傳家”“四知家風”的祖訓,集賢、積德促進本家族和諧興旺穩定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