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6°47′~116°54′,北緯30°29′~30°36′。地處懷寧縣西南部,東與月山鎮、大觀區山口鄉毗連,南與大觀區海口鎮、皖河農場隔河相望,西與江鎮鎮、清河鄉接壤,北與石鏡鄉、黃墩鎮交界,人民政府駐洪鋪街道居委會;電話區號:0556,郵政編碼:246141,北距懷寧縣城26公里,東距安慶市區25公里。
位於石牌地區東北部部。距石牌城區25公里。面積82.7平方公里,人口4萬。獅(子口)平(山)公路和月(山)洪(鎮)公路,省道安石太公路經此,楊家老屋位於月山和山洪公路的互動處。
皖河水自石牌潺潺流出之後,一路流向東北,經江鎮,到達洪鋪鎮。洪鋪鎮在舊時也是一個古老的水陸商業集鎮,古時洪家鋪為水運港口,又是官道驛站。設有各種商行、貨棧、店堂、飯鋪、旅館、賭場、澡堂、作坊等商業集聚地,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燈火輝煌,常年人聲鼎沸,喧囂熱鬧。鼎盛時期上達三江,下抵蘇杭,客商雲集,把外埠的貨物帶到洪家鋪,再給此地的特產銷往全國各地。古老的洪鋪鎮是一個水陸匯聚商業老集鎮,是三橋、溫橋通往安慶的交通要道。日軍占據洪鋪鎮,大本營設在壩埂,在重要據點集中駐兵,在與國統區交界的高山要塞,用殘暴的手段強征 民夫,修築工事,設立崗哨,先後在哨山等地築有碉堡。在修築哨山碉堡的過程中,日軍殘酷役使大批中國勞工,就地蒐集材料,以山石、木材,構築圓形工事,圈 以竹釘、鐵絲網,有交通壕、電話與外界溝通。每個工事稱一“棚”,駐兵5至7人或幾十人不等,企圖以此牢固控制占領區,以達到其長久軍事占領、資源掠奪和法西斯統治之目的。
境內景點
洪鋪鎮金雞村境內楊家老屋,楊家湖畔有戲曲活化石"金雞碑",洪鋪鎮還有兩塊古碑值得一書:一塊是五猖神廟碑。此碑在金雞碑南側3米處,高0.9米,寬0.6米,碑額楷書橫行“五猖□碑”(原註:“□”應為“廟”字),正文四行,記述建廟立碑之緣由,後為捐款建廟名單20餘人及款額,下款為“大清嘉慶□□年大呂月立”,部分字跡不清;洪鋪有東西兩圩,金雞碑立於西圩高岸及楊家山下的平疇田畈之中。附近數個村莊,為楊姓集中繁衍之地。
潛水橫貫東西,將全鎮分割為兩塊。楊家老屋緊鄰鄉鎮府,由於地處山區,溝壑縱橫,崇山峻岭,地形地貌極為複雜多變,海拔最高達1200米,最低僅為35米。山麓一逞有起伏和緩的低山丘陵,間有小塊盆地羅列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和小塊盆地上,主要農作物是一季水稻,旱地種有小麥、高梁、油菜、山芋、棉花等其它作物,山地則生產茶葉、苧麻、蠶繭、板栗、烏桕及茯苓、厚朴、杜仲等多種中藥材等經濟作物。
楊老屋發源
(一)
貴三的祖先及兄弟自伯僑受姓楊氏,傳至貴三父親---德明,共七十七世,二千三百餘年,據史料記載,按老譜測算,貴三的祖先,約在公元540年前後(南北朝時期)由於《五朝亂世》(即: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相互混戰一百多年,北方各族人民被迫爆發起義,長期居在中原人民為了逃難謀生,紛紛遷徒長江南部。貴三的祖先,便在江西鄱陽,南昌,豫章等縣定居下來,繁衍生息,歷經隨、唐、宋、元四朝達三十多世。八百來年,形成楊氏南昌支派。
元朝末年(一三五一年)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在安徽濠州建立起宋國(今鳳陽)佃農出身的朱元璋(鳳陽人)也參加紅巾軍,當了頭領,攻占集慶(後改為應天,今南京)在長江中下游展開大規模的拉鋸戰,經過十多年戰鬥,朱元璋於一三六三年攻占九江、武昌、最終在鄱陽湖消滅了陳友諒。朱又率兵北上推翻了元朝,於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應天建立明朝。洪武四年(一三七二年)明朝庭為了充實因戰亂逃亡和死於非命的這一地區,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而下招移民。富一公字德明的兩個兒子貴一,貴三與其堂兄富二公子貴二,富三公子貴四兄弟四人逐在這生死存亡,大明鼎定之際,毅然搬遷或逃難來到皖城(安慶)一帶,定居下來。貴一,居懷邑,馮村(今月山廣村)貴二,居皖城(安慶)貴三居潛邑,(今潛山西堡)貴四居桐邑(今桐城大關)。
(二)
貴三公支系下的演變
貴三公長子——盛德生子二:道真、道元。父死後,兩兄弟於明永樂年間約一四一零年前後從西堡遷至白麟(今懷寧五橫鄉白麟村)。道真生二子:文泰、文信。文泰於明,(今楊家大山)至今六百零六多年。(1410年-2016年)文信則由白麟遷安慶四眼井,居七代二百餘年至之瑞公於清順治二年(一六四五年)四月初七左夢庚率兵東下,安慶兵變族人遭害十多人,(六月清兵占領安慶)之瑞公在別人幫助下,父母連夜逃至懷寧李家沖。數年後部分人遷移楊家於(今懷寧大窪鄉)德盛公次子道元仍居白麟,另有支譜。
貴三公次子---盛隆,於明永樂四年(一四零七年)大饑荒,由潛山西堡遷懷寧豐禾沖(今江鎮上豐村)生子六:道心、道春、道鳳、道鶴、道鳴、道躍。其中:道心、道春、道鳳仍居豐禾沖,道鶴遷開源,道明遷黃龍大坂。道躍遷潛山小市,其後裔大部遷陝西。道心,生子文雲,文雲生子興貴、興蘭,而興蘭則遷回白麟,生子萬宜、萬贊。道鳳第三孫則遷桐城。另盛隆公長房德順,生子三,高奇、恩榮,仲一,其後代遷潛山、寧國、屯溪外,大部分遠遷。
貴三公三子---盛鵬於明永樂年間約一四〇〇年,由潛山西堡遷居安慶插竹巷。生子道震、道修。居九代二百五十餘年,直到正珍、正瑞二公,因清順治二年(一六四五年)左寇騷亂房產被毀,遷移城外廣濟橋兩兄弟居同室,食同餐,二十年後於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安慶又遭兵亂棄城遷居今江鎮街道。次子道修,永樂年間招為楊維縣令。其後仍留居楊維(今江蘇揚州市)。
貴三公四子---盛業,居潛山西堡修有支譜。
輩分字派
舊派十字
貴盛道文興 萬銘志應之
續派四十字
正國世家傳 良彝啟善昌
孝友承先緒 詩書紹德光
業大功斯遠 風高名必彰
惟其積深厚 富祉永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