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寢園林

不久,又將上京安葬的開國前十個祖先靈柩遷來,也葬於雲峰寺陵區,並規定陵號。 據《金史》記載,大房山的金陵約可分為三個部分:帝陵區、妃陵區及諸王兆域〔陵園〕三部分。 當年金陵域區內為禁區,“禁無的采樵弋獵”,陵區還沒有圍牆,稱“封堠”。

金陵寢園林
北京房山縣西北隅的雲峰山〔又稱三峰山〕,古有“幽燕奧堂”之譽。這裡群山環繞,峰巒重疊,九條山脈蜿蜒而下,號稱“九龍”。山巔林木隱映,雲霧蒼莽,山間隘口處泉水 淙淙,長流不息。金朝帝王陵寢依雲峰山南麓而建,綿延百餘里,共葬有從東北遷葬的始祖以後的十三個皇帝及中都五個黃帝,金朝各皇帝陵均有皇后襯葬及妃陵、諸王陵陪葬墓。金陵距今已有八百多年,這裡曾是紅牆綠瓦,宮殿巍峨,青冢白欄,規模宏大壯觀,遺憾的是在明代遭到毀壞。
金陵是從貞元元年〔1153〕遷都中都,貞元三年〔1156〕開工建新的陵寢。先在雲峰山坡的雲峰寺之下修建磐寧宮,作為駐蹕行宮,海陵親臨施工現場巡視。當年十一月,皇陵初步建成,遂將金太祖、太宗、德宗的靈柩遷來安葬,太祖陵定名睿陵,太宗陵定名恭陵。不久,又將上京安葬的開國前十個祖先靈柩遷來,也葬於雲峰寺陵區,並規定陵號。
金陵從貞元三年三月“命以大房山雲峰寺為山陵,建行宮其麓”,到貞祜二年〔1214〕中都被蒙古軍所占,先後五十九年中,金朝的各代皇帝、皇后、太子、諸妃、諸王等死後都葬入陵域。這個陵域廣大,大定年間周界為一百五十六里,大安年間縮為一百二十八里。
據《金史》記載,大房山的金陵約可分為三個部分:帝陵區、妃陵區及諸王兆域〔陵園〕三部分。
當年金陵域區內為禁區,“禁無的采樵弋獵”,陵區還沒有圍牆,稱“封堠”。“封”之意為“封閉”、“界域”;“堠”之意,一為計里數的土堆,一為瞭望敵情的土堡。故金陵“封堠”應認為是陵域周圍的圍牆上,每隔一定距離立一土堡,作為守衛及計里數所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