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子教會大學,1915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在南京東南繡花巷李鴻章花園舊址開學。首任校長為德本康夫人。金女大辦學中設定過16個四年級學科,在國內外享有聲譽。1923年7月移至隨園永久校址,聘請美國建築師墨菲、中國建築師呂彥直設計參與。從1919年到1951年,畢業人數為999人,人稱999朵玫瑰。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和金陵大學合併,1952年院系調整中主體併入南京大學。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址1952年改為南京師範學院校址,現為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基本信息

簡介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是民國時期13所教會大學之一(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福建協和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整個校園建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東西向的軸線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對稱。這些建築物以寬闊的大草坪為中心,造型均是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
金陵女子大學辦學中設定過16個四年級學科,包括中文、英語、歷史、社會、音樂、體育、化學、生物、家政以及醫學專科等,在國內外享有聲譽。從1919年到1951年,畢業人數為999人,人稱999朵玫瑰。

資金來源

大學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教會的捐助和其它大學的資助。1923年,金陵女子大學遷移到新校區,占地面積擴大,而且校園美麗,從而開始受到中國上層社會的青睞,學生人數進一步增加。

學校歷史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子教會大學,1915年在南京開學。
1930年,該大學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在教學方面,它保持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國8個傳教會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長江流域開辦一所女子大學的計畫,並向在這個地區工作的傳教士發出倡議。1913年夏,由美國北長老會,北浸禮會,南、北衛理公會,基督會等各選3人,組成校董會,是年11月13日,校董會公推北長老會代表德本康夫人為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校長。1914年11月教會的管理董事會正式通過以金陵女子大學名稱代替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名稱。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繡花巷李氏宅院為臨時校址,招生開學。創建初校內設文、理兩科。1919年6月,金女大有了校徽、校歌、校色(紫色)、格言(厚生)。同年夏,德本康夫人去美國籌集建校基金,於1921年在陶谷(寧海路南端西側)購地建校(今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1923年7月學校遷入新址。
1924年秋,校內設英文、歷史、社會學、數理、化學、生物、體育、醫預科等9個系科。同時添設附屬實驗中學,作為畢業生實習教學場所。1927年增設國文系。1928年,德本康夫人辭去校長職務,校董會推選金女大首屆畢業生、留美獲博士學位的吳貽芳為校長。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準後,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後,分散在上海、武漢、成都三地辦學。1938年1月集中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1939年添設家政系。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開學。至1950年,全校設系科為:中文系、外文系、社會學及社會工作系、歷史系、音樂系、體育系(體育專修科)、生物系、化學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為兒童福利系)、地理系、託兒工作專修科、醫預科、護預科。在校生達223人。金女院累計畢業生達994人。
1951年,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與私立金陵大學合併為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金陵大學主體與南京大學合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