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題·生公講堂》

《金陵五題·生公講堂》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詞之一。

作品原文

金陵五題·生公講堂
生公說法鬼神聽①,
身後空堂夜不扃②。
高座寂寥塵漠漠,
一方明月可中庭。

注釋譯文

①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稱。相傳生公曾於蘇州虎丘寺立石為徒,講《涅盤經》。至微妙處,石皆點頭。唐李紳《鑒玄影堂》詩:“深夜月明松子落,儼然聽法侍生公。”
②夜不扃:夜不閉戶,晚上不關門。扃,上閂,關門。

作品鑑賞

這是《金陵五題》的第四首,詠唱金陵的一處佛教古蹟。生公是對東晉高僧竺道生的尊稱。相傳他特別善於講說佛法,剛到蘇州時,由於不被了解,無人聽講,於是就對著石頭講了起來,結果石頭都受了感動,點頭讚許。“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諺語,就是說的這件事。可以想見,他在金陵的傳法活動也一定是非常熱烈的,所以有“生公說法鬼神聽”一句。不說人聽,而說鬼神聽,形象地渲染了當時聽講人數的眾多和虔誠,這是深入一層寫。但後三句卻由熱變冷,轉寫生公身後的蕭條。蕭條的標誌是,當年的講堂現在已經一片冷清,連夜間都不用上鎖了。那莊嚴的高座,已是布滿灰塵,無人過問。只有一方明月,還是像從前那樣,掛在天上,照著中庭。該詩章法是前一後三式,即前一句盛,後三句衰。與此相反的是前三後一式,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一般的七絕都是在第三句轉折,而這兩種的轉折一在第二句,一在第四句,皆屬變格。

作品鑑賞

這是《金陵五題》的第四首,詠唱金陵的一處佛教古蹟。生公是對東晉高僧竺道生的尊稱。相傳他特別善於講說佛法,剛到蘇州時,由於不被了解,無人聽講,於是就對著石頭講了起來,結果石頭都受了感動,點頭讚許。“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諺語,就是說的這件事。可以想見,他在金陵的傳法活動也一定是非常熱烈的,所以有“生公說法鬼神聽”一句。不說人聽,而說鬼神聽,形象地渲染了當時聽講人數的眾多和虔誠,這是深入一層寫。但後三句卻由熱變冷,轉寫生公身後的蕭條。蕭條的標誌是,當年的講堂現在已經一片冷清,連夜間都不用上鎖了。那莊嚴的高座,已是布滿灰塵,無人過問。只有一方明月,還是像從前那樣,掛在天上,照著中庭。該詩章法是前一後三式,即前一句盛,後三句衰。與此相反的是前三後一式,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一般的七絕都是在第三句轉折,而這兩種的轉折一在第二句,一在第四句,皆屬變格。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詩人,有“詩豪”之稱。出身於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與白居易酬復頗多,居易嘗敘其詩曰:“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二,贈戶部尚書。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