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
《顧松園醫鏡》卷十三。藥物組成
金鈴子(去核)3錢,黃柏3錢,車前3錢,茯苓3錢,澤瀉1錢許,川萆薢5錢,玄胡2錢,山楂2錢,青皮1錢許,橘核(炒,研)5錢。加減
如濕熱內蘊,寒氣外束者,加茴香、吳茱萸以散外寒,外煎濃紫蘇湯熏洗;如墜逆氣,檳榔、代赭石散瘀血,蒲黃、五靈清肝火,龍膽、黑山梔舒筋,羚羊角燥濕,蒼朮隨適採用。功效
清熱祛濕。主治諸疝病屬濕熱者。
各家論述
金鈴子導小腸膀胱濕熱疝氣要藥;黃柏苦寒除濕熱;車前、茯苓、澤瀉利水滲濕熱;川萆薢同熱藥祛寒濕,同涼藥去濕熱;玄胡、山楂行瘀血;青皮疏肝氣;橘核苦平下氣,最止疝痛。此苦寒清熱祛濕之劑,合丹溪治疝法也。中藥金字方劑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