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邊紅桑

金邊紅桑

金邊紅桑(學名: Muell.-Arg. '')是大戟科鐵莧菜屬植物,灌木。葉卵形,長卵形或菱狀卵形,長9-20厘米,寬4-9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淺心形,邊緣具鋸齒,上面淺綠色或淺紅至深紅色,葉緣紅色;葉柄長4-9厘米;托葉鑽狀,長8-15毫米。雌雄花異序。花期全年。 金邊紅桑由印度尼西亞的居民育成;現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均有栽培的賞葉植物。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的公園或庭園均有栽培。 金邊紅桑葉在秋、冬季變深紅色,成為美麗的“紅葉植物”。易於扦插繁殖。公園或庭園栽培用於觀賞。 (概述圖參考資料圖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金邊紅桑 金邊紅桑

灌木。葉卵形,長卵形或菱狀卵形,長9-20厘米,寬4-9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淺心形,邊緣具鋸齒,上面淺綠色或淺紅至深紅色,葉緣紅色;葉柄長4-9厘米;托葉鑽狀,長8-15毫米。穗狀花序腋生;花單性,雌雄同株,雌雄花異序;花小,無花瓣。5-11月開花結果。花期全年。

生長環境

金邊紅桑喜溫暖環境,不耐寒而耐高溫。生長適溫為20-30℃,冬季溫度不低於13℃,如低於10℃則大量落葉,幼嫩新梢極易受凍。成年老株能耐5℃低溫,翌年春季氣溫轉暖後,重新萌發新枝或新葉。皺葉紅桑喜明亮光照,色彩鮮艷有光,也耐半蔭,怕強光直射。對水分反應特別敏感,不耐濕,也不耐乾。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分布範圍

金邊紅桑由印度尼西亞的居民育成;現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均有栽培的賞葉植物。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的公園或庭園均有栽培。

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繁殖。以6-8月最好。選取成熟的1年生嫩枝,插穗長12-15厘米,留頂端2個半片葉,待剪口乳汁晾乾後,插入沙床,保持室溫25-30℃和較高的空氣濕度,約3周可生根。如插後溫度低,插條易腐爛;扦插苗一般當年可盆栽觀賞。

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室內盆栽,每年春季需換盆,增加新鮮肥沃土壤,以腐葉土和培養土各半最好,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夏秋季除澆水外,並經常於葉面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還需遮蔭,防止烈日曝曬,影響葉片色彩:冬季停止施肥,減少澆水,放陽光充足處養護。

整形修剪:皺葉紅桑植株生長較快,耐修剪,每年換盆時需重新整形修剪,去除枯枝、弱枝和密枝。盆栽3-4年後,如株形地高,須截頂重剪,壓低株形。生長過程中需剪除基部萌發的側枝,以保持優美株形。

病蟲防治

金邊紅桑生長期常有紅蜘蛛、介殼蟲危害,可用6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有時發現根腐病危害,可用1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藥用

性味功用:苦、辛,涼。清熱,涼血,止血。主治紫癜、牙齦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咳嗽。15-30克,水煎服。

實用簡方:

(1)過敏性紫癜:金邊紅桑6-15片,花生30-60克,大棗7-10枚,冰糖適量,水煎服。

(2)咽喉腫痛:金邊紅桑20克,水煎,頻頻含咽。

觀賞

皺葉紅桑植株矮小,葉片密集,葉色翠綠。在南方地區常作庭院、公園中的綠籬和觀葉灌木,如成片成叢配置在灌木叢中增加自然色彩。北方以盆栽為主,用於窗台,陽台和室內觀賞。

大戟科·鐵莧菜屬植物

鐵莧菜屬,大戟科,約45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5種,最常見的為鐵莧菜, 廣布於南北各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