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般意義上指從事金融行業或在在金融業中進行投資、炒股等的人,如:銀行職員、資金操盤手、投機商、股民等,這些都稱為金融戰士。
相關報導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全國各地許多熱血青年毅然加入志願者隊伍,踏上了奔向災區的征程。農行涪陵分行風險部職工彭久源便是其中的一位。經過涪陵區紅十字會的嚴格選拔,彭久源幸運地成為涪陵區金融系統惟一奔赴四川災區的志願者。5月21日,在分行黨委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告別了父母、妻子和襁褓中的兒子,帶著農行涪陵分行300多名職工和全區金融系統的重託,與其他自願者一道晝夜兼程將救災物資運往四川綿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
到達災區後,他顧不得旅途的勞累,又在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將一批災區急需的物資運往重災區北川縣。道路沒有了,他便在當地人的帶領下,繞道幾十里將物資運往災區,遇到大的餘震,他不顧個人安危,緊緊保護車上的救災物資,路被堵,他就和其他人一道手搬肩抬清理路障,累了,就在車上打一小盹;餓了,就用麵包、餅乾喝礦泉水充飢,一天工作十多二十個小時是常事。為了能儘快熟悉環境,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繪製路線圖,記下走過的路和地名,在短短的兩三天內,他出入重災區北川縣、綿陽的遊仙和魏城、平武縣、南壩鎮等地已經是輕車熟路,彭久源還常常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各地救援車隊的嚮導。隨後,除了每天在綿陽市捐贈接收處做好各種物資的接收、發放外,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各地運送救災物資的車輛辦理好各種交接手續並為他們帶路,最多的一天是為11輛車帶路。
在抗震救災活動中,彭久源憑藉過硬的業務技能和寫作水平,榮幸地被派去協助廣元市政府辦副秘書長劉興禮做火車站物資接收和災情宣傳工作,同時負責統計物資的收發情況、擬寫信息簡報和各地的捐贈通報。在這期間,他先後參與編輯了五期廣元市紅十字會接收捐贈及發放通報;參與接待了瑞典紅十字會工作組、瑞士駐華大使災區見面會;參與制定了南京軍區2000萬元捐贈儀式方案;參加了廣元市紅十字會關於抗震救災第二階段(災後重建)工作任務分工會,以及廣元市紅十字會和太保公司聯合主辦的“情義無價,大愛無痕”義演捐款活動。
《中國不高興》中相關論點
不能聽"金融戰士"忽悠,製造業才是正途
曾幾何時,在中國這樣一個說法流行了起來:製造業是低智商、低層次的人幹的,其結果是費力而好處全被別人拿走;真正高智慧、高層次的人是從事金融業,打贏金融戰爭。代表就是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他們會舉出種種數據,說明中國從事製造業是多么地"虧"。就經濟發展戰略,乃至人們的價值導向而言,再沒有比這種說法更誤國誤民的了。我有必要花一點時間,詳細說明製造業才是一國財富和力量的真正源泉。
讓我們首先構想這樣一個場景:你天天給我提供貨物,給我幹活,而我只是給你打個白條,至於這個白條能夠兌換多少貨物或服務,完全由我說了算。這樣我應該很高興,對吧?但奇怪的是,我很不高興,我天天到你家去敲門,說我不願意打白條,我願意也給你貨物,給你幹活,最好是倒過來,我給你更多的貨物,乾更多的活,你給我打白條。這樣的場景發生在什麼地方?《鏡花緣》中的"君子國"嗎?告訴你,這就是發生在國際貿易中的真實場景,已經有幾百年了。這就是在國際貿易中,人們要順差而不要逆差這樣一個事實。在經濟思想史上,這叫做"重商主義"。那么,在國際貿易中人們都是君子嗎?只要看一看那一個個急赤白臉的樣子,就知道他們不是相互讓利的君子,而是唯利是圖的小人。這樣奇怪的事究竟是為什麼呢?總不會是幾百年來,各國那么多無比奸猾的精英都在犯傻吧?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沒有認真想過。我問過我的老朋友黃紀蘇想過這個問題沒有,他回答說:確實也曾對此感覺有些蹊蹺,但覺得自己不是學經濟學的,所以就沒有往下追索。問題是今天的經濟學教科書用越來越複雜的理論把學生們的腦子繞殘,對於這樣明顯的蹊蹺卻避而不談。要我說,這裡面隱含著一個人們不願意拿上檯面的利益算計:我今天白給你東西,白給你幹活,好像是你占便宜了,但時間一長,就把你養懶了,養廢了,而我卻越來越強壯,到時,我就可以到你家裡去,把你所有的東西全部拿走,甚至把你本身變為我的奴僕。
我這樣的講法,經濟學教科書里沒有,好像也是我自己由過於豐富的想像力杜撰出來的"陰謀論"。其實不然,早在200多年前,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就向國會提交過《關於製造業的報告》,明確指出一個國家"不僅富足,而且一個國家的獨立與安全都是與製造業的繁榮極大地聯繫在一起的"。國會最後沒有通過這個報告,但美國在很長一個時期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按照這個思想前進的。如果說漢密爾頓還沒有把我所說的國與國之間明爭暗鬥的道理講清楚,英國人則是完全把這個問題赤裸裸說出來了。1812年的美英戰爭結束後,英國商人不惜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向北美傾銷商品,英國國會和政府則在一旁積極支持,布魯厄姆勳爵在英國下院稱:為了把美國在戰爭期間產生的幼稚製造業扼殺在搖籃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損失也是值得的。當然,人算不如天算,英國人的如意算盤沒有得逞:恰恰是英國的敵對和戰爭所造成的對美國的經濟封鎖,使得美國的製造業成長壯大了起來。不過這裡必須說明的是,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絕不是中國人算計美國的結果--中國的精英還真沒這個腦子和氣魄,而是美國自己貪婪、老朽、不爭氣的結果。中國讓貪婪、老朽、不爭氣的美國過得舒服了一點,甚至幫沒什麼膽子的他們把劍磨快了一些,他們應該感謝我們才是。有網友到我部落格上來,居然想像美國的這次金融危機是中國政府富有遠見的操作,實在是太離譜了。
漢密爾頓的思想和美國在青春少年期的實踐,以及李斯特的思想和德國青春少年期的實踐,乃至後來日韓的經濟思想和實踐,都是把製造業放在了一國富足,乃至獨立與安全的首位。簡單地說,一個國家如果能以生產致富,是上策--當然,上上策是持劍生產經商;而開賭場,靠騙錢致富,是下下策(如果是持劍開賭場,則可以升到下策),是不得已而為之。出了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現在也是一片回歸製造業這樣的實體經濟的呼聲。然而,今天的美國已經老朽了,它的國民養尊處優慣了,乾不動活了,要想回歸實體經濟,談何容易!可從經濟活力上說,我們中國正當青春年少,為什麼放著上策,甚至是上上策不為,而非要去學美國這樣的老朽的下策呢?
我決不是說我們應該把辛辛苦苦掙來的近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送給美國人去腐化他們。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錢用在諸如改善人民生活,開發大飛機,發展航天計畫,研製核潛艇、飛彈和航空母艦上,當然是更好的。現在,這些錢當中不少的一部分被人家在"金融戰爭"中騙走了,我們該怎么辦?絕不是去打"金融戰爭"再把這些錢騙回來,而是壓根就避開"金融戰爭",把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到製造業領域,提升製造業的技術,使中國進一步富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