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益培

那時,《西廂記》是出國演出的重點劇目,也一直是袁雪芬的拿手戲。 於是,金采鳳和一批青年演員有了排演《西廂記》的“特殊任務”。 做為金派的創始人,金益培在1991年排演了《漢文皇后》之後,就告別了舞台。

金益培

金派創始人

中國成立後第一部至今在中國電影及戲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越劇電影《祥林嫂》,她是劇中“青年祥林嫂”;中國電影史上有一部經典流芳的電影《紅樓夢》,她是裡面的“王熙鳳”;中國戲劇舞台上有一出曾家喻戶曉,後來拍成了電影的《碧玉簪》,她是裡面的李秀英;在膾炙人口的《西廂記》里,她是那傾國傾城的崔鶯鶯……她創立了越劇流派中委婉流暢、韻味雋永的金派。她就是越劇藝術表演大師金采鳳
她高挺的鼻樑依然留有當年的俊俏,她輕翹蘭花指,時光仿佛倒流,活脫脫青衣重現。在演出啟幕之前,記者採訪了她。金益培回憶:這是她第四次來溫州了,其中一次是1984年,她和她的先生攜“五人演出小組”來溫州在東南劇院演出《碧玉簪》,賈小萍還同台演出,扮演丫環春香。

龍套從電台唱紅

當年的上海灘匯聚了一批越劇名伶,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陸錦花徐天紅……與她們相比,金采鳳無論從年齡、資歷,都還只是個小字輩,演出時也只是跑跑龍套。在舊時代,許多越劇名演員,除演日、夜兩場外,還要到電台去演唱,但當時名演員只能到電台唱十分鐘,就要到劇場去化妝。金采鳳是“跑龍套”演員,空閒時間多,戲院老闆覺得她的嗓子脆亮,所以每天叫她到電台去唱。那時金采鳳不但會范瑞娟小生的唱腔,還會袁雪芬旦角的唱腔,到電台播唱《梁祝哀史》,她一個人要唱兩個角色,一會兒演梁山伯,唱的是“范派”,一會兒演祝英台,唱的是“袁派”,聽眾都以為是袁雪芬和范瑞娟在演唱。
電台演唱給了金益培很好的學習和鍛鍊機會,她也更努力地學習許多流派唱腔,掌握了各派唱腔的特色和韻味,這為她形成自己的唱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總理點將扮“鶯鶯”

上海眾多的越劇名伶都曾是積極的革命青年,因此,在解放初期她們都得到了國家領導的保護和重視,越劇也因此在上海繁榮昌盛。而金益培能主演《西廂記》,也源於與周恩來總理的一段佳話。那時,《西廂記》是出國演出的重點劇目,也一直是袁雪芬的拿手戲。一次,周總理來審查節目時,曾提出要重視培養接班人,並表示希望來看看青年演員排戲。於是,金采鳳和一批青年演員有了排演《西廂記》的“特殊任務”。一天深夜11點了,青年演員們接到通知,有首長來看演出,結果竟是周總理和鄧穎超。說起這段往事,金采鳳記憶猶新:“周總理笑咪咪地對我說:‘這兩場戲年輕人不容易理解,比較難演,你要好好學習!’”第二年,一位外國元首來訪問,要看越劇《西廂記》。當時袁雪芬正好不在上海,有關同志向周總理作了匯報,請示是否改看別的戲。周總理說:“怎么沒人演?你們上海不是還有個青年演員金采鳳,她就是演崔鶯鶯的嘛!”就這樣,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金益培和《西廂記》結緣,從此“星”路坦途。

不做專場有原因

做為金派的創始人,金益培在1991年排演了《漢文皇后》之後,就告別了舞台。儘管她的演出劇目集錦也被上海音像公司等錄製發行,但她一直沒有像其他大師或藝術家那樣舉辦過專場演出。問其原因,金采鳳這樣回答:“我留下了幾部電影、電視劇作品也就夠了。做專場演出需要花很多錢,不如將這些錢用於對青年演員的扶持和越劇藝術的推廣上。再說,我先生原是個導演,他在時,我們一導一演,或許還有意義。他去世後,我一個人,又上了年紀,再去做專場,我覺得意義不大了。”
但金益培卻熱心學生們的專場演出,金派的嫡傳弟子中青年演員謝群英、黃美菊等舉辦專場演出,金益培都趕去指導、捧場。
她告訴記者,她的大門會一直為喜愛越劇和忠於越劇事業的年輕人敞開,只要肯用心學藝,她在任何時候都會收“徒弟”。至今,她的門下還有一位溫籍弟子,儘管是位業餘的越劇愛好者,但金益培一直手把手教到現在。

溫州要重視流派

金益培說,溫州出了不少好演員,小生有王少樓、王鳳鳴、湯麗芳等,花旦有張臘嬌、賈小萍等。“她們現在其實都處於藝術最成熟的時期,應該繼續發揮作用。尤其是小生,舞台生命應該更長,她們現在的表演是最有功力的。”談及溫州的越劇發展狀況,金益培說:“溫州的越劇要更好地發展,一定要重視流派。現在幾位流派的創始人都還健在,只要青年演員肯學,我們都會毫無保留地傳授。只有把流派的戲和精華學到家,才能發展和創新新的流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