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黃梔子,別名木丹、鮮支、支子、越桃、山梔子、枝子、小卮子、黃雞子、黃荑子、梔子。金溪黃梔子呈卵圓形或橢圓形,皮薄、飽滿、色紅滿,具有色價高,梔子苷、梔子色素含量高等特點,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產品。金溪黃梔子藥用部位包括根、葉、花、果實,性寒,味苦,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能。金溪黃梔子含有梔子苷、環烯醚萜甙異梔子甙、去羥梔子甙、山梔子甙、梔子酮甙,草原酸、梔子素、藏紅花素、藏紅花酸、臼一谷甾醇和熊界果酸等。
黃梔子不僅可用於醫藥,而且還是提取天然色素和香精的優質化工原料,廣泛用於化工、食品等方面,其提取的天然色素色價高,性能穩定,是理想的天然著色劑。梔子花含乙酸苄酸、乙酸芳樟酯、乙酯蘇合香酯等成分,廣泛用於日用香料、食品香料。梔子花油可配製多種花香型香水、香皂、化妝品香精。
產地環境
梔子多生於1000米以下低坡紅壤山地,喜溫暖陰濕處,不耐寒。在野生狀態下,黃梔子是一種酸性土壤指示指物。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地處贛東中部,位於東經116°27′—117°03′,北緯27°41′—28°06′,總面積1358平方千米,境內群山環抱,丘陵起伏,全縣地貌可分為山地、丘陵、平原、崗地等幾個類型。境內主要有紅壤、黃壤。紅壤是境內最大的土類,面積達10.4237萬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分布在海撥500米以下,富含氮、磷、鉀和有機質。實踐證明,金溪土壤非常適宜栽種“黃梔子”。
金谿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中部,東近太平洋,受低續度及海陸位置的影響,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具有冬短、冬暖、春早、秋遲等特點,生產期長,積溫高,熱量資源豐富,十分有利於黃梔子種植與生長。金溪光照條件好,太陽輻射豐富,7-8月盛夏,日照時數最多,日照率可達50%以上,有利於黃梔子生長;雨量充沛,4—6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8%,1—3月份占22%,7—9月份占19%,10—12月份占11%。金溪栽植的黃梔子特色明顯。
歷史淵源
黃梔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據《中國藥典》記載,“梔子為多年生常綠灌木,耐寒能力差,常散生於溫暖濕潤的低矮山坡雜林中,分布南方各省,主產江西等地。”
五代十國時期江西在南唐王朝統治下,設建武軍、臨江軍、南安軍等,全境區計13州、軍,轄68個縣。金溪屬臨江軍,臨江軍中除金溪外,其它縣沒有大面積種植黃梔子的歷史。
宋代,《本草圖經》論述“梔子,今南方及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並有3幅不同產地梔子的附圖,分別為“臨江軍梔子、江陵府梔子、建州梔子”。
《中國農業全書-江西卷》記載,金溪黃梔子為國家規定在江西收購的藥材。
建國前,金溪黃梔子主要依靠野生資源。
建國以後,逐步經人工種植、培育,尤其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當地農民開始收購販運野生梔子果,並將當地野生黃梔子集中移栽。
金溪黃梔子的引種創始人是江西金谿縣合市鎮田南村農民韓光海。韓光海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收購野生梔子果,並將當地野生黃梔子集中移栽,引進優良品種育苗、種植,還先後投資數十萬元幫助困難戶種植黃梔子,帶動全縣1萬餘農戶從事黃梔子種植,為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
1999年,金谿縣提出大力推進黃梔子產業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每年發展3萬畝、10年發展30萬畝的目標。
2001年,江西金谿縣抓住黃梔子市場緊俏、價格年年見漲的時機,鼓勵和扶持農民在丘陵、灘地連片種植。此後,金谿縣連續3年,每年投入百餘萬元專項資金,免費為種植農戶提供種苗和技術,農戶每單位面積可享受20元的補貼。
2004年3月,“金溪黃梔子”被列為第二批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
2005年2月,“金溪黃梔子”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
生產情況
2003年,金谿縣種植黃梔子6600多公頃(10萬畝),成為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縣。
2006年,金谿縣種植的黃梔子15萬畝,產鮮果2500萬千克。
2009年,金谿縣種植黃梔子近1萬公頃,鮮果產量3.6萬噸,總產值8000萬元,3200多農戶從中受益,農民從黃梔子產業中年人均獲利1200元。黃梔子平均單產穩定在300千克以上,種植黃梔子農戶有近萬戶。
產品榮譽
2004年3月,“金溪黃梔子”被列為第二批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2005年2月,“金溪黃梔子”又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
2005年,金谿縣黃梔子栽培與產業化開發被列入全國林業標準化示範項目。
2006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對“金溪黃梔子”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08年10月,金谿縣通過了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驗收,金溪黃梔子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和乾果質量標準正式作為國家標準,在全國推廣。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金溪黃梔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江西省金谿縣人民政府《關於劃定金溪黃梔子地理標誌產品產地範圍的建議》(金府文[2005]40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江西省金谿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名
黃梔子。
(二)立地條件
海拔<600米,相對高度<200米,坡度≤15°,pH值5.8至7.0,中性或偏酸性,紅壤土或黃壤土。
(三)栽培技術
1.苗木繁育:種子繁育、扦插繁育、分株繁育等三種方法。
(1)種子繁育:選擇保護區內品系純正、“中葉寬冠”優良類型的無病害健壯植株,將鮮果採收回來,連殼曬至半乾留作種,選擇好苗圃地,在春、秋兩季均能播種,每公頃用種22.5至30千克。
(2)扦插繁殖: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秋季10月至11月上旬均可扦插。
(3)分株繁殖:早春或秋季,將母株周圍的分櫱嫩枝帶根分離,單獨栽植。
2.移栽:春季在2至3月間,秋冬栽植在10月下旬至12月底,如遇冰凍氣候,不宜栽植。株行距1.2×1.8米或1×2米,每公頃不超過5100株。
3.栽培管理:運用抹芽、摘心、拉枝、疏枝、短截、回縮等管理措施,以通風透光為原則,對苗木進行整形修枝。梔子耐肥,需肥量較大,應實行氮、磷、鉀肥相結合,化肥與有機肥相結合的原則,追肥主要分4個時期,分別稱發枝肥(4月份),促花肥(5月份)、壯果肥(6月份)和花芽分化肥(8月份)。病蟲害防治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合理採用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防治手段的綜合套用。
(四)採收
每年10月中、下旬,當果皮由青轉為桔黃色或橙色時採收,採收時不分大小果一次采盡。
(五)加工
蒸煮後烘乾:將果實在沸水中浸泡3至5分鐘或蒸氣,蒸氣溫度控制在50℃,時間20分鐘,然後進行烘乾,烘乾溫度80℃,時間30分鐘,後將溫度降低至50℃,保持40至50分鐘,進入保溫房,溫度為35至40℃,時間2小時,經過烘乾後,果品水分≤8.5%,篩選,分級包裝入庫。
(六)質量特色
1.感觀特徵:乾燥果實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5至2.5厘米,粗1至1.5厘米。表面深紅色或紅黃色,有6至8條縱棱。頂端殘存萼片,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乾燥,內外呈褐色而微紅,有光澤,具2至3條隆起的假隔膜,果仁飽滿。種子扁圓形,深紅色或紅黃色,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鮮黃色。
2.理化指標:梔子苷≥3.2%,水分≤8.5%。
專用標誌使用
金溪黃梔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西省金谿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歷史文化
民間傳說
在金溪民間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梔子花是天上的仙女,她憧憬人間的美麗就下凡變為一棵花樹。金谿縣一位年輕的農民孑身一人,生活清貧。有一天,他在田埂邊看到了這棵小樹就移回家種植。從此,便對她百般呵護,於是這顆小樹生機盎然開了許多潔白花朵。為了報答主人的恩情,她白天為主人洗衣做飯,晚間香飄院外。老百姓知道了,從此就家家戶戶都栽種了黃梔子,養起了梔子花。
詩詞文化
古代文人以黃梔子為題寫下了許多名句。
唐代,詩聖杜甫《梔子》:
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
於身色有用,與道氣傷和。
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
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
宋代,詩人楊萬里《梔子花》:
樹恰人來短,花將雪樣年。
孤姿妍外淨,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無風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為賦山礬。
宋代,詩人舒岳祥《梔子花》:
六出台成一寸心,銀盤裡許貯金簪。
月中不著蠅點璧。春過翻疑蝶滿林。
陸地水光山院靜,炎天冰片石壇深。
楊州只說瓊花好,漠漠風水何處尋。”
梔子花的花語還表示“喜悅”,就如生機盎然的夏天充滿了希望和喜悅。從冬季開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會綻放,含苞期愈長、清芬愈久遠;從春天到初夏看到的梔子花的白色花朵,高雅的香氣令人無法忘記。人們也往往把梔子花和月亮聯繫在一起,因梔子多在夜裡盛開沾了月的靈氣。梔子花給人冰清玉潔的感覺,雖然沒有牡丹的嬌艷,卻不失荷花的嫵媚宛如小家碧玉般清秀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