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全鄉共轄6個村(魚泉村、楊家村、金洞村、大埡村、早化村、鳳台村),31個村民小組,有3440戶,1201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2人,占總人口的2.43%,全鄉人口密度為124.8人/平方公里。有金洞鄉中心校、衛生院、信用社、菸草點、郵政所、道班等6個鄉級部門,金洞鄉政府駐楊家坳楊家村一組。
名稱來歷
金洞因轄區內的土司制地金洞州而得名。
地理位置
金洞鄉地處黔江區東南角,主要位於旗號嶺和五湖嶺之間,東西直徑約6公里,南北相距約15公里的山巒起伏、溪河縱橫、地勢崎嶇的深丘地帶。面積96.325平方公里。北經馬喇鎮與主城區相距約54公里,東、南邊分別與酉陽縣毛壩鄉和黑水鎮接壤,西邊與阿蓬江鎮鄰界,公路出境接319國道線。
政區沿革
“改土歸流”後,屬酉陽下際里。民國17年屬北五鄉。民國24年屬鵝湖鄉。1951年春,廢鵝湖鄉立馬喇、官莊、早化鄉,為官莊、早化鄉的一部分,屬酉陽第三區。1952年春,從酉陽劃入黔江。1953年將早化鄉的白龍、金洞、大埡、雙龍和官莊鄉的井壩村,組成白龍鄉,時為白龍鄉屬地。1957年廢白龍鄉,置魚泉、早化鄉。1958年,建立魚泉公社。1980年12月魚泉公社更名金洞公社。1984年3月金洞公社更名金洞鄉。2001年11月早化鄉合併到金洞鄉。
行政區劃
魚泉村 楊家村 金洞村 大埡村早化村 鳳台村6個村(居)民委員會,共31個村(居)民小組。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 5857 |
男 | 2968 |
女 | 2889 |
家庭戶戶數 | 204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5857 |
家庭戶男 | 2968 |
家庭戶女 | 2889 |
0-14歲(總) | 1852 |
0-14歲男 | 997 |
0-14歲女 | 855 |
15-64歲(總) | 3440 |
15-64歲男 | 1681 |
15-64歲女 | 1759 |
65歲及以上(總) | 565 |
65歲及以上男 | 290 |
65歲及以上女 | 27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5789 |
自然資源
全鄉各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土地資源以沙壤、黃壤、粘土等微酸性土壤為主,適宜多種農作物和植被生長,有耕地面積15000餘畝(其中田5040畝)。栽培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苕、油菜、烤菸等,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在45000畝左右,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50萬公斤以上,人均占有糧食600公斤。
——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有林地面積67464.5畝,人均林地5.8畝,森林覆蓋率達48.89%,高於全區平均水平,有喬木樹種146種,野生動物147種,各種藥材460餘種,主要以針葉喬木析馬尾松、杉木、柏樹等為主。
——水利資源較為豐富,金洞河、細沙河穿境而過,流量大、落差高,並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娃娃魚棲身於此。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較好。
——氣候資源較好,溫溫相宜,四季鮮明且立體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240毫米,很少有暴、風、雨、雪等災害性天氣。
——礦藏資源現以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礦、銅礦、鐵礦等散狀分布在旗號嶺山脈一帶,品位高低不等,可供開採時間約10年。各種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金洞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1.6萬畝(其中田5040畝),人均1.32畝,以種植水稻、玉米、紅苕、油菜、烤菸為主。2011年末實現糧食總產9463噸,人均467公斤;農業科技普及率達100%,農業機具使用率由2006年的10%提高到50%。年均種植烤菸3000餘畝,實現產量80萬斤,產值800萬元,創稅120萬元。共培植生豬規模養殖大戶373戶,新建圈舍面積3萬平方米,年出欄商品豬2萬餘頭;草食牲畜養殖大戶達13戶,大力實施“十億枚土雞蛋工程”,總計發放雞苗32000羽。2011年實現畜牧產值4072萬元。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建成桑園3500畝,產繭950擔;常年種值優質油菜5000畝以上,實現產量550噸,產值150萬元;全鄉共培植龍頭企業1個,種、養殖業農民專業合作社8個,帶領全鄉3000多農戶的生產與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全程接軌,為金洞發展規模經濟和特色產業奠定了基礎。
勞務經濟有序發展勞務經濟,通過加大對勞務經濟的組織、引導、培訓、服務,到2011年全鄉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680人,實現外出務工總收入4346萬元。
財政金融2011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00萬元;農商行、郵政儲蓄存款餘額分別達5200萬元和3660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8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000餘萬元;勞務經濟收入實現9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6609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鄉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處,各類圖書室7個,藏書6餘萬冊。新建紅歌廣場,豐富了集鎮居民文化生活;
教育2011年末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81人,專任教師5人;國小3所,在校學生546人,專任教師5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到2011年末完成了金洞中心國小校學生住宿樓和學生食堂修建。狠抓教育均衡發展,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教學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明顯改善,師資隊伍建設明顯加強,教學質量有了質的飛躍,教學綜合業績進入全區33個同類學校前6名。
醫療衛生2011年末醫療衛生事業取得較大進展,鄉村醫療衛生硬體設施進一步加強,改善了就醫環境,提高了醫療水平,門診就醫、住院治療和業務收入逐年增加;建立健全了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報銷補貼政策,2011年全鄉參合人口達10540人,占全鄉農業人口的92%,門診就醫、住院治療達2.5萬人次,報銷金額達61萬元,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得到明顯改善;預防接種工作得到加強,有效預防了各類流行病、傳染病的發生;為60%以上的居民建立並完善了健康檔案。
體育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1個, 鄉集鎮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
廣播電視2011年末圓滿完成1300套直播衛星設備的發放和安裝工作,電視入戶率達95%以上。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0戶,人數108人,支出30.23萬元;醫療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65人次,共支出3.91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5戶,人數803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1人,支出25.7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老人18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口11130人,參合金額33.39萬元,參合率95%;著力解決農民人居硬環境,完成農村沼氣池建設700口,完成農村改廁400戶;解決殘疾人困難30人,完成殘疾人危房改造5戶。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490人。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有1條主幹公路,距黔江城52公里,鄉村公路基本實現組組通達,境內設有魚泉火車站。新修村道公路8公里,維修整治村道33條、280餘公里,基本實現了組組通達,提高了村道公路的等級質量和營運質量。全面完工“兩早”公路主幹村道17公里的硬化通暢工程,已啟動早化至大埡、集鎮至金洞村等主幹村道建設。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儲蓄所1處,郵政業務總量3200萬元,其中純收入10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240份。電信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600戶,行動電話用戶5600戶,網際網路用戶6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