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金毓黻(1887年-1962年),又名毓紱,號靜庵,齋名靜晤室、千華山館,遼寧遼陽人。
1907年,畢業於遼陽啟化高等國小,繼升讀奉天省立中學堂。
1913年秋,考入北京大學文科。
1916年,北京大學畢業。返東北,任奉天省立第一中學教員。其後任瀋陽文學專門學校等校教員。
1925年,任奉天省議會秘書。
1929年3月,任國民政府東北政務委員會秘書。
1930年3月,任遼寧省政府秘書長。
1931年3月,受聘為瀋陽東北大學大學委員會委員。5月,任遼寧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
1931年底,即“九 一八”事變爆發後,為日軍拘捕。
1932年夏,為臧式毅保釋後,任偽滿奉天公署參事官。冬,改任偽滿奉天圖書館副館長。
1933年10月,任偽日滿文化協會理事,兼協會《滿洲學報》主編。
1934年秋,任偽奉天通志館總纂,兼東北大學史地系教授。
1935年1月,隨臧式毅赴日本。
1936年4月,復往日本。
1936年7月,化名乘輪返國赴上海。隨後靠蔡元培介紹,任南京中央大學史學系教授,兼任行政院參議。
1937年4月,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11月辭職赴重慶。
1938年春,任中央大學史學系教授兼主任。
1939年,在川北三台東北大學主持東北史地經濟研究室。
1941年秋,任東北大學史學教授兼文科研究所主任。
1943年春,與李濟、傅斯年發起組織中國史學會。秋,兼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授。
1944年4月,任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1945年9月,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仍任中央大學教職。
1946年夏,隨東北視察團前往東北,併兼教育部輔導委員會委員,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東北區代表,視察東北文物。
1947年1月,辭監察委員及中大教授職務,改任國史館纂修;4月教育部任為瀋陽博物館籌備委員會主任;秋,前往北平任國史館北平辦事處主任,併兼瀋陽東北大學史學系教授。
1949年1月,國史館駐平辦事處併入北京大學,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教授,並至輔仁大學兼課。
1952年9月,調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員。
1962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葬於八寶山民公墓
主要著作有:《渤海國志長編》、《遼海叢書總目提要》、《中國史》、《東北古印鉤沉》、《遼會要作法》、《東北通史》、《中國史學史》、《宋遼金史》、《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輯明代)等。編有《文溯閣四庫全書書前提要》。
個人作品
1943年,發起成立中國史學會。1946年,回東北,視察東北文物。1947年,任國史館纂修、瀋陽博物館籌委會主任。1949年,任北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1952年起,任中科院歷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員。有《渤海國志長編》、《東北通史》、《中國史學史》、《宋遼金史》等著作,編有《遼海叢書》、《奉天通志》、《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輯)等。其中《中國史學史》國內史學史研究發端之作,不在梁啓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之下。而《渤海國志長編》更為補史之難得之作。
金毓黻生平簡介
1910年,即清宣統二年,清末遺老鄭孝胥來瀋陽(當時稱為奉天)小河沿消遣遊玩,興之所至,寫了一首七言古詩,其中兩句說:“北俗雖豪缺風雅,麕集屠沽作都會。”此詩以尖刻甚至污辱性的語言嘲諷瀋陽人沒有文化,瀋陽人尤其是文化人士在表達不滿的同時,也深受刺激。其中,最受刺激也最憤懣的就是正在奉天省立中學堂讀書的23歲青年金毓黻。他認為鄭氏詩作“鄙視遼人之意溢於詞表”,是“拘於方隅之見”,故步自封,孤陋寡聞。從此立志效法漢末三賢,“適彼樂土,爰得我所”,開發研究東北文化。26年之後,到1936年,金毓黻已出版了他平生研究東北史最重要的四部書:《東北文獻征略》、《奉天通志》、《遼海叢書》和《渤海國志長編》。此時的鄭孝胥已從偽滿洲國總理任上下台,成為人見人棄的漢奸人物。34年之後,即1944年,金毓黻又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學術專著:《東北通史》、《宋遼金史》和《中國史學史》。並以他的學術成就和地位,成為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東北史研究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這時,鄭孝胥已作古6年。
金毓黻著述要目
編著
《遼會要作法》
《遼東文獻徵略》(八卷),吉林,排印本,1937年
《渤海國志長編》(二十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通檢一卷,圖二幅), 排印本,1931年
遼陽金氏乾華山館,1934年
論文
東北釋名 1930年1月 東北叢刊第一期
成均摭言 1930年5月 東北叢刊第六期
國學會聽講日記 1930年7月 東北叢刊第七期
遼金舊墓記 1930年7月 東北叢刊第七期
東北講學之今昔觀 1930年9月 東北叢刊第九期
編印東北叢書芻議 1931年1月 東北叢刊第十三期
知無忘錄 1931年1月 東北叢刊第十三期
熊岳出土古泉考釋 1931年4月 東北叢刊第十六期
東三省輿地總略 1931年7月 東北叢刊第十九期
四庫全書原本提要解題 1932年
遼海先賢王庭筠傳 1932年 附遼海叢書黃華集後
遼海先賢王澮傳 1941年 志林第一期
大元大一統志考證 1933年附遼海叢書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後
大元大一統志續考 1937年 北京大學四十周年紀念刊
稱謂通釋 1939年 經世季刊第一期
東丹王陵考察記 1933年 排印本
隋舍利塔銘跋 1940年 志林第一期
三台縣千佛岩造象及趙岩之考查 1940年 志林第一期
宋代國信使之三節 1941年 文史雜誌
敦煌寫本唐天寶官品令考釋 1941年 志林第二期
東北榷名 1943年 大公報又東北集刊
苗可秀論 1940年 東北集刊
岳飛戰功考實 1943年 中央大學文史哲集刊
遼會要作法 1944年 志林第三期
國史商例 1947年 國史館刊第一期
釋記注 1947年 國史館刊第一期
讀清史稿札記 1947年 國史館刊第三期
民國碑傳篇目表 1947年 國史館刊第二期
關於渤海貞惠公主墓碑研究的補充 考古學報1956年第2期
遼國駙馬贈衛國王墓志銘考證 考古學報.1956年第3期
略說近期出土的遼國歷史文物 考古通訊1956年第4期
從榆林窟壁畫耕作圖談到唐代寺院經濟 考古學報1957年第2期
論文 《奉天通志》(二百六十卷,系多人集體之作,最後由金先生彙纂成書),排印本,1929-1935年
《遼海叢書》(十集八十三種一百冊),遼海書社排印本,1931--1934年
《金王庭筠黃華集輯本》(八卷) 編入遼海叢書第八集,1933年
《王庭筠年譜一卷》(附黃華集),1933年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四卷)編入遼海叢書第十集,1934年
《清王爾烈瑤峰集》(輯本二卷)編入遼海叢書第六集,1933年
《清李鍇含申集》(輯本二卷) ,編入遼海叢書第六集,1933年
《遼陵石刻集錄》(六卷),奉天圖書館,1932年
《宣統政紀》(四十三卷),大連遼東書社,1934年
《四庫全書原本提要》(據盛京文溯閣本編纂) ,遼海書社排印本,1934年
《東北通史》(上編六卷),五十年代出版社排印本,1936年
《中國史學史》商務印書館排印本,1938年
《宋遼金史》,商務印書館,1939年
《中國史》,重慶正中書局,1942年
《東北文獻叢書》 1942年
《遼海書徵》二冊,東北大學石印本,1943年
《東北文獻零拾》一冊,東北大學石印本,1943年
《東北古印鉤沉》一冊,東北大學石印本,1943年
《東北要覽》,三台東北大學排印,1944年
《遼海引年集》(此集是金靜安先生友人為慶祝他六十生辰而編寫的) ,和記印書館排印本,1947年
《滿文老檔》,1947年
《內閣大庫史料(明代)》兩冊,瀋陽博物院排印本,1949年
《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輯明代)二冊,瀋陽東北圖書館,1949年
《五千年來中朝友好關係》(主編),1951年
《太平天國史料》(與田餘慶等編),中華書局,1955年
《中國地震資料年表》,科學出版社,1956年
《靜晤室日記十冊》(附索引一冊),遼瀋書社,1993年
《千華類稿》(雜著及詩),1945年編,稿本未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