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宮碑記》詳細記載了太和宮創建的歷史:“滇南苴蘭(昆明)會垣東關外,距城十五里許,有山鳴鳳,又俗名鸚鵡山。前明萬曆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請雲南巡撫陳公用賓,會同黔國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劉公會於是山之巔,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銅為殿,鑄供真武祖師金身。名其宮曰‘太和’,亦仿照武當山中峰宮名也。其時並建三元、環翠二宮,所供聖神仙佛,各有專司,瞻拜者歷歷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宮’統之。其地左挹華山之秀,金馬騰輝;右臨昆海之濱,碧雞煥彩,洵為滇南一勝境也。鄉人稱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頂,任其信口而出耳。”
這段碑文依據史料,敘述了仿湖北武當山始創昆明太和宮金殿的時間、創始人、冶銅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觀規模,以及鳴鳳山的山勢。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請雲南巡撫陳用賓”,陳用賓會同黔國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劉會,同登鳴鳳山巔,商定仿武當山中峰興建太和宮。這與明萬曆甲辰年(1604年)正月太和宮創始人陳用賓所撰《鼎建太和宮記》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記用白話敘述,通俗易讀。陳用賓的碑記文言紀事,不容易讀。
舒藻碑文中所說:“其時並建三元、環翠二宮”一段不準確。其實創建太和宮前七年,就已建“環翠宮”。陳用賓撰《環翠宮記》稱:“余撫滇之三年,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其中為閣,祀呂師(呂洞賓),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並祀閣上。” 陳用賓,福建晉江人,明進士,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僉都御使巡撫雲南。陳用賓“撫滇之三年”,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他“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萬曆三十年(1602年)“叩請”陳用賓興建太和宮金殿的“道士徐正元”,就是環翠宮的道士。
正如陳用賓《鼎建太和宮記》所述:“及撫滇之九年”,即萬曆三十年(1602年),陳用賓“偕卜勝東城,相度山原間幾一舍許無當者,延佇環望,真氣英英,連蜷環翠宮左,捫蘿視之,適彩雉從中盤起,玉局宛然,無亦光岳之閟有待歟?” 陳用賓偕沐昌祚、沐睿、劉會等登相度山,卜勝選址,已見山勢“連蜷環翠宮左”。這清楚說明,明萬曆三十年陳用賓為太和宮選址時,已有環翠宮。太和宮金殿、三元宮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動工興建,“始事竣工,俱以王正之月,甫一載而繕定”。“萬曆甲辰(1604年)歲春正月吉旦”,陳用賓撰立《鼎建太和宮記》。
民間傳說陳用賓曾在鳴鳳山“三遇呂洞賓”,是呂仙引示他鳴鳳山是“洞天福地”,所以他“撫滇之三年”即“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其中為閣祀呂師”。環翠宮建成後,陳用賓曾撰楹聯:
春夢慣迷人,一品朝衣,誤了九寰仙骨,雞鳴紫陌,馬踏紅塵,軍門向那頭跳出?
空山曾約伴,七閩片語,相邀六詔杯茶,劍影橫天,笛聲吹海,先生從何處飛來!
陳用賓身居雲南“軍門巡撫”,既迷戀官場“一品朝衣”,又嚮往道教“九寰仙骨”,矛盾的心情,只有請問“劍影橫天,笛聲吹海”飛來的呂仙人,他該“向那頭跳出”?
陳用賓《建太和宮記》開頭有這樣一段話:“考玄帝天乙之精,乘玄枵當帝座,跡最著於太和,貞觀而還,代能尊祀。我成祖文皇帝穆有遐思,式廓其制,千古讓隆焉……”說是真武玄帝系“天乙之精,乘玄枵當帝座”,真武神跡,太和山(即武當山)最著名。從唐貞觀年間以來,世代尊祀。明成祖朱棣崇信真武,敕令大修武當山,千古隆重奉祀真武。武當山有“真武神,永樂像”的傳說,以後天下真武宮都按這“永樂像”塑真武。
明崇禎十年(1637年)金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史志碑記所載是一致的。明崇禎十年(1637年)雲南巡撫張鳳翮將銅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天柱峰。天柱峰為此又稱“金頂”。雞足山銅殿毀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掃四舊”期間。張鳳翮移銅殿時,太和宮銅殿的基座、下層平台砂石浮雕欄桿未拆,保存至今。
清康熙年間重建鳴鳳山太和宮銅殿,“范銅至五百餘萬之多”(250噸)。1980年清洗銅殿煙塵污垢時,發現銅殿正樑上通體被煙垢覆蓋的銘文,梁中間的字被藻井遮蓋,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銘文證實清康熙九年(1670年)吳三桂修葺太和宮,重建真武銅殿,銅鑄神像,豎“銅幡竿十餘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吳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舉兵反清,故方誌碑記只稱“清康熙九年重鑄”,迴避是吳三桂重鑄銅殿。
吳三桂重建真武銅殿後,鑄了一口“七星寶劍”懸掛在銅殿內,這就是碑記中所載真武“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吳三桂又將其使用過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宮,以炫耀其武威。
銅殿正面,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雲貴總督王繼文書懸“南無無量壽佛”銅匾。“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不少人感到疑惑,一代名儒的雲貴總督,為什麼在真武道宮掛佛教匾?武當山記載,永樂十四(1416年)武當天柱峰頂建真武銅殿時,峰巔咫尺地盤上已有佛教無量壽佛殿,佛道互不相讓。得知建銅殿是聖上旨意,佛家折中,“讓地不讓佛”,真武殿上掛“無量壽佛”匾,朝拜真武同時,也頌“南無無量壽佛”。鳴鳳山太和宮仿武當山中峰興建,王繼文依據武當山典故懸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二天門碑記》記載了清代昆明兩次地震的情況:“乾隆年間,滇省地震,星旗救劫,厥有靈徵”。這次地震影響不大。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二十三日,滇地大震,復得殿宇牌坊,客座茶房,震搖摧壞。”太和宮更大的劫難是鹹豐年間,太和宮毀於兵燹,三元宮化為灰燼。每一次損壞後,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修繕。其中,光緒十六年(1890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後十五年間,太和宮住持李明清勸募“縉紳王熾、余安轉稟督辦雲南礦物、前巡撫唐公炯,倡鑄銅一萬斤,並遍約同人,量力捐助。鑄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並重修山門、牌坊、殿宇,眾作新之。”
太和宮金殿於1950年軍事接管,定為“昆明市金殿名勝區”。先後隸屬文教局、建設局、文化局、園林局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掃四舊”期間,各殿泥塑神像被破壞,殿宇坍塌,荒煙蔓草。1968年又將太和宮劃屬昆明力車胎廠作宿舍,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
粉碎“四人幫”以後,逐年修復古建築,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豐殿,翻修三座天門、欞星門,新建長廊亭台,局部維修明代城牆。1983年興建山巔鐘樓,保護原昆明城宣化樓之明代永樂大鐘。
1983年至1991年,在鳴鳳山東面、南面新征土地273畝,興建占地500畝規模的“昆明園林植物園”。園林植物園分為十二個專類花卉園區茶花園、溫室花卉區、杜鵑園、水景園、木蘭園、薔薇園、竹類植物園、裸籽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造園示範區、鸚鵡園(盆景區)和雪松草坪園。省、市政府先後投資達800餘萬元。
為迎接1999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1997年至1999年,市政府先後在鳴鳳山金殿投資2000萬元,全面維修太和宮古建築群,整修鐘樓,開闢鐘樓旅遊服務區,興建大型觀賞溫室,新建杜鵑精品園,開發蘭圃和蕨類植物園,重建秋園餐廳,改造旅遊招待所,重建園內旅遊廁所。在金殿自籌資金興建“中國金殿博覽苑”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金殿青銅文化旅遊景點……這次整治修建,為太和宮金殿創建四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和興建。金殿名勝區1999年躋身雲南省一流風景名勝區。它是鳴鳳山上的最高建築,登樓四望,視野極闊,是東郊遠理想之地。
地理環境
昆明金殿風景區位於昆明市東郊的鳴鳳山麓,距市區 8 公里。 初建於明萬曆年間,陳用賓仿照湖北均縣境內的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略加變化建成。迄今已 380 多年,吳三桂重建已 210 多年了。金殿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規模大,金殿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純銅鑄殿。
昆明金殿,即真武殿,殿柱、門、商、屋頂等全是銅鑄,高6.7米,寬、深各6.2米,淨重14噸,重檐殿閣,氣勢非凡,熠熠生輝,明亮耀眼,故名金殿。其建築體現了300年前雲南冶銅的高超技術,殿旁懸掛有銅製七星旗,把金殿點綴得更加古樸莊嚴。展室內陳列有明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鑄的銅鐘和吳三桂使用的戰刀。金殿及其金石銘文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山腳舍車步行,過迎仙橋,進“鳴鳳勝景”坊,途徑“第一天門”、“二天門”和“三天門”。攀上天門,即可見古樸莊重的“太和宮”大門。聯云:“畫棟連雲,只占青山三畝地;朱樓映日,別開綠野一重天”。入 寺門,再過欞星門,可見巍然屹立的磚城,擊長約數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階進“城”,迎面高高的台階上,便是太和宮的中心建築,著名的金殿。
金殿東南有一座“明鐘樓”。樓為三層,有 36 戧角,琉璃寶頂,高約 30 米 。金殿三樓懸一大口銅鐘,高 2.1 米 , 口徑周長 6.7 米 ,壁厚 15 厘米 ,重 14 噸。 鐘上鑄有“大明永樂二十一年歲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樣,為公元 1432 年所鑄,至今已有 560 年的歷史。此鍾原懸昆明場面人宣化樓(近日樓西南面),拆除宣化樓時搬至古幢公園。為保護這一文物,政府又將此鍾移至金殿,並撥款於 1983 年修建了這座鐘樓。它是鳴鳳山上的最高建築,登樓四望,視野極闊,是東郊遠眺的理想之地。
金殿公園內太和宮的大門上有一塊大匾,匾上寫著四個字:“鸚鵡春深”,意為這裡一年四季春季盎然。寺廟的大門叫“欞星門”,門的兩邊有對聯讚美此地風光和道家思想。金殿不僅是中國四大銅殿之一,而且還是最重,保存最好的一個。
金殿之外還築有城牆、城門、城垛,城上有樓。在殿後另有山茶一株、紫薇兩株,相傳為明代所種。太和宮內還有一把重20公斤的七星寶劍,是真武伏魔制怪的鎮山法寶,另有一把重12公斤的木柄大刀,相傳是吳三桂用過的戰刀。
金殿景區內自然風光優美。小徑穿林而過,蒼翠樹木遮天蔽日,陽光由樹葉之間的縫隙灑下,呈於地上斑駁可見。路途靜謐,偶有鳥鳴,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紫氣東來,飄渺氤氳,與景區“金殿博覽苑”中的百畝茶花交相輝映,映出漫天緋紅,美不勝收。
自然資源
金殿的茶花馳名中外,金殿茶花園有數千盆茶花,茶花又名山茶,是雲南八大名花之一,其栽培歷史已有500多年。雲南被稱為山茶的故鄉。茶花也是昆明的市花,冬末春初,百花猶眠,樹葉凋落,唯茶花吐艷盛開,“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金殿燦爛的茶花用火一般的情懷迎熱八方遊客。
旅遊信息
公交
可乘坐公車10路,71路,69路,146路,47路;也可從世博園乘纜車到達或者由世博園乘索道前往。
巴士
坐計程車半小時即可到達;也可從世博園乘纜車到達或者由世博園乘索道前往。
旅遊貼士
金殿風景區玩法賞茶花,攝影,漫步 。
湖北武當山景點
武當山古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內,山勢雄偉,面臨丹江口水庫,背依神農架林區,連綿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