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但美中不足的是,赫茲的儀器還不能在實際中套用,他檢測電磁波的電波環過於簡單,靈敏度很低。有關實驗在遮蓋幕布的實驗室進行時,只有緊挨儀器的人,才能勉強看到微弱的火花。有識之士開始努力探索改進的方法。1890年,法國物理學家布蘭里大重複赫茲實驗時,發現了“鐵屑效應”:當有電磁波產生的時候,裝在玻璃管里的鐵屑立刻就會活躍起來,它們緊緊地擠作一堆,讓電流比較順利地通過。布蘭里就根據鐵屑效應的原理對赫茲的接收器加以改進,製成了金屬屑檢波器,把裝有細鐵屑的玻璃管兩頭都接上導線和電池。同年,布蘭里使用金屬屑檢波器,使電磁波的探測距離增加到140米。在研究赫茲波的眾多發明家中,布蘭里成為第一個取得成果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