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49年設金家河鄉,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鎮。1996年,將三岔子鄉併入金家河鎮,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轄寒峰、天台、走馬、惠家壩、鄧家營、金家河、黃家溝、李家河、三岔子、石家莊10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現轄7個行政村
金家河村 | 走馬村 | 寒峰村 | 天台村 |
惠家壩村 | 三岔子村 | 黃家溝村 |
自然資源
該鎮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林業資源較為豐富,全鎮地存杜仲1000餘萬株4000畝,是全國最大的杜仲生產基地鄉鎮,年產500噸杜仲皮、200噸杜仲葉、10噸杜仲籽;礦產資源蘊藏有大量的金、磷、錳、鐵、石英等數十種金屬和非金屬礦體;該鎮山清水秀,寒峰叢立,風光旖旎,民風淳樸,尤
以興州古八景“寒峰積雪”而馳名;森林覆蓋率為46%,耕地資源總面積18277畝,土壤主要為黃土層,其中基本農田1162畝,水田341畝。境內植被豐芪,生物資源豐富,尤以杜仲著稱。礦產資源蘊藏量大,主要以金、磷、錳、鐵為主,其中磷礦資源已得到規模開發利用。駐鎮企業陝西省邦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原磷化工總廠)生產的“土地神”牌系列磷肥產銷兩旺,榮獲楊凌農交會“后稷金像獎”等殊榮。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為中藥材、乾雜果、傳統種養業及魔芋、育苗等特色產業。勞務輸出也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2008年底,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855萬元,糧食總產量2615噸,農民人均有糧447公斤,人均純收入達到2465元。
鎮內林木、礦產資源豐富,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杜仲、銀杏、板栗、核桃、食(藥)用菌和養殖業初具規模,葵花籽、育苗和魔芋產業獨具特色。其中,天台、寒峰兩村分別被授予“退耕還林工程種苗基地”,年育各種經濟苗木200餘畝600多萬株。全鎮地存杜仲31200萬株5萬餘畝,2000年被縣委、政府授予“杜仲基地鎮”。2004年由縣杜仲開發中心引進推廣的秦仲1-4號良種示範園(杜仲優良品種接穗圃、采籽園和采葉園)填補了國內空白,杜仲基地GAP認證工作正在積極申報,良種推廣基地已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中國第一'杜仲優良品種繁育基地”;鎮內地存銀杏1954畝、柴胡2395畝、天麻55500窩;到2005年,全鎮累計實施退耕還林8374.5畝,各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產業格局;2003年,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暨農村工作現場會在該鎮召開。全鎮鄉村公路暢通,通訊網路完善。同時,境內已探明儲量大、品位高的有磷、錳、鐵和黃金等金屬礦藏,以及較為豐富的鑄石、大理石、石英石、白雲石等非金屬礦藏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將有力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經濟概況
鎮境內有省屬企業 陝西省磷化工總廠。鎮屬企業8個,村辦企業2個,個體工商戶5戶;初步形成了以省磷化工總廠為依託,以礦石開採、原料加工、 建材、商飲服務為骨幹的鄉鎮企業發展格局。 杜仲、蠶桑、食用菌三大 主導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199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3096萬元, 鄉鎮企業總產值達20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2元。
教育衛生
現有初級中學1所,鎮屬國小2所,村辦國小9所,在校學生980 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以上。有鎮屬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0所, 醫務工作人員23人。廣播入戶率、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5%和75%以 上,曾榮獲“全國民眾性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交通狀況
金家河鎮主幹道為過境路,屬309省道勉(縣)康(縣)公路段,為省二級普通公路,直接貫通金家河鎮的東西,車流量大。當地的交通運輸業十分發達,在鎮政府的周邊形成了一個全鎮的客運中心,客運車輛主要以‘面的'為主,其中大部分都是私家車,一般一輛車載客7、8人,營運時間大都集中在上午8點到下午6、7點之間。營運路線從西端三岔子村到東端略陽縣城,從金家河鎮到縣城大約要40餘分鐘,金家河鎮的公路只在各村之間有修通,但村子內部和從山溝通向外部的道路還沒有修通。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6546 |
男 | 3592 |
女 | 2954 |
家庭戶戶數 | 178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6515 |
家庭戶男 | 3563 |
家庭戶女 | 2952 |
0-14歲(總) | 1371 |
0-14歲男 | 690 |
0-14歲女 | 681 |
15-64歲(總) | 4534 |
15-64歲男 | 2548 |
15-64歲女 | 1986 |
65歲及以上(總) | 641 |
65歲及以上男 | 354 |
65歲及以上女 | 28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6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