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嶺社區

金家嶺社區

金家嶺社區位於嶗山區政府駐地西側,距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4.5公里,地處行政中心區,是嶗山區率先實現由農村向城市過渡的村莊之一。該社區北依金家嶺山,南瞻大海,西鄰山東頭村,東連朱家窪村。現有村民950戶,2636人,有馬、王、辛、孫、鍾、曲、張、尹、朱等姓氏,其中馬姓約占全村總人口的70%。

名稱由來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金家嶺街道金家嶺社區

金家嶺村又名“馬家嶺村”。相傳馬氏先祖馬道亨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率全家由雲南遷來時,這裡有金姓人家,為尊重金氏立村之功,取村名“金家嶺”。

自然景觀

“北有高山長青松,南有大海臥蛟龍,東邊崗上有高閣,西邊嶺上有古城,內有大河流水聲。”這是明朝初年金家嶺村的自然景觀。

發展

金家嶺社區原有耕地1558畝,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的土地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和城市發展用地大部分被徵用,現已不足百畝。作為嶗山區的行政中心區,如今金家嶺村周圍高樓林立、公路縱橫,嶗山區政府辦公大樓和山東省國際會展中心等偉岸莊嚴;世紀廣場綠樹成蔭,氣派壯闊,風采華瞻,到處充滿現代氣息,呈現出一派現代化新城區的喜人景象。

以前,該社區村民主要依靠傳統農耕、捕魚維持生活,農閒時販賣魚蝦補貼家用,生活比較清苦。改革開放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建起了一批集體企業,成功引進了外資企業,村中經濟開始騰飛,村民生活也迅速提高。1992年高科園成立後,該村抓住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機遇,邁進房地產業,鼓勵發展個體經濟。1994年後回響嶗山區的整體規劃,進行整村改造,安置失去土地的農民就業或鼓勵自謀職業。開發建設的金嶺花園、金嶺新村,成為現代化的居住小區,村民已全部轉為城市居民身份。1997年該村投資1500餘萬元建成金嶺學校,配套設施已達青島市規範化學校標準,2003年劃歸嶗山區政府,更名為嶗山區實驗國小,並成為嶗山教育系統的視窗單位。居民的多項福利事業日臻完善,金嶺社區已成為青島市、嶗山區的典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區建設成績斐然。王文國為青島市勞動模範、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3.52億元,人均收入7121元。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2003年12月份檔案,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