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塊本位制度

金塊本位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先後停止金本位制度的實行。大戰結束後,應否恢復金本位制度,成為當時爭論的課題。由於受到戰後激烈通貨膨脹等的影響,一般傾向恢復金本位制度。1920年以後,各國乃相繼恢復了金本位制度。但是,所恢復的並不是原來的金幣本位制度,而是金塊本位制度或金匯兌本位制度。在金塊本位制度下,國家既不鑄造金幣,也不允許人民自由鑄造金幣,而由中央銀行發行以金塊為準備即具有一定含金量的銀行券在市面流通,並負責以官價兌換黃金。但是持銀行券兌換黃金,往往要有限制,例如英國當時曾規定持銀行券按官價兌換黃金以400盎司為起點,這就大大限制了一般居民持銀行券兌換黃金的範圍,黃金幾乎完全退出了流通領域。

金本位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金塊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在該制度下,由國家儲存金塊,作為儲備;流通中各種貨幣與黃金的兌換關係受到限制,不再實行自由兌換,但在需要時,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以紙幣向本國中央銀行無限制兌換金塊。可見,這種貨幣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附有限制條件的金本位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